系统仿真与matlab实验报告

系统仿真与matlab实验报告

ID:35245754

大小:1.09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22

系统仿真与matlab实验报告_第1页
系统仿真与matlab实验报告_第2页
系统仿真与matlab实验报告_第3页
系统仿真与matlab实验报告_第4页
系统仿真与matlab实验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系统仿真与matlab实验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Simulink熟悉及其应用所属课程名称系统仿真与matlab实验日期2012年10月25日班级自动化1003班学号U201013680姓名张京林成绩-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及要求】本部分的目的在于学习matlab中有关simulink的正确使用及其应用,包括:simulink的基本使用、模型的建立、模型的复制剪切粘贴、命名等、线的基本使用、子系统的建立、属性的设置、参数的设置与应用、simulink仿真运行参数的设置等。通过该实验,要求能够做到不

2、查参考书,能熟练编写基本的simulink应用。【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微机WindowsXPMatlab7.0实验内容:[1]建立如图1所示系统结构的Simulink模型,并用示波器(Scope)观测其单位阶跃和斜坡响应曲线。图1-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单位阶跃:-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单位斜坡:[1]建立如图2所示PID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对系统进行单位阶跃响应仿真,用plot函数绘制出响应曲线。其中=10,=3,=2。要求PID部分用subsystem实现,参数、、通过subsyst

3、em参数输入来实现。-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图2-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1]建立如图3所示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用示波器(Scope)观测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3-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1]建立如图4所示非线性控制系统的Simulink模型并仿真,用示波器观测c(t)值,并画出其响应曲线。图4-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5] 图5所示为简化的飞行控制系统、试建立此动态系统的simulink

4、模型并进行简单的仿真分析。其中,,系统输入input为单位阶跃曲线,。图5具体要求如下:(1)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2)对虚线框中的控制器采用子系统技术。(3)用同一示波器显示输入信号input与输出信号output。(4)输出数据output到MATLAB工作空间,并绘制图形。-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子系统:-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用同一示波器显示输入信号input与输出信号output:输出数据output到MATLAB工作空间,并绘制出的波形:-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

5、[6]图6所示为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请建立此动态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然后分析系统在外力F(t)作用下的系统响应(即质量块的位移y(t))。其中质量块质量m=5kg,阻尼器的阻尼系数f=0.5,弹簧的弹性系数K=5;并且质量块的初始位移与初始速度均为0。说明:外力F(t)由用户自己定义,目的是使用户对系统在不同作用下的性能有更多的了解。图6 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示意图提示:(1)首先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建立系统的动态方程,如下式所示:(2)由于质量块的位移未知,故在建立系统模型时.使用积分模块Integrator对位移的微分进

6、行积分以获得位移,且积分器初估值均为0。为建立系统模型.将系统动态方程转化为如下的形式:然后以此式为核心建立系统模型。-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小结】本实验让我进一步掌握了运用matlab和simulink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的方法。通过以上实验的动手实践我可以熟练的用simulink建立模型,进行模型的复制、粘贴、命名,建立子系统,设置仿真参数等基本操作。Matlab的仿真功能非常强大,越深入了解我越觉得还有许多技巧我没有掌握,我希望通过更多的课程设计了解那些常用的仿真功能。-14-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实验报告指导

7、教师评语及成绩:评语:成绩:指导教师签名:批阅日期:说明:1、将每一道题的程序、建立的模型放置在该题目下方;2、小结部分为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