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ID:35263312

大小:15.4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_第1页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_第2页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要淡忘了课改的使命语文,因其学科较强的公共性和文化的普适性,历来是一个为大家所关注的领域,改革也显得特别活跃。前段时间,一些专家和教师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批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诸如追求热闹,内容显得杂,教学也比较虚空、不扎实等;并有很好的建议,如要坚持语文的本色,追求教学的简单、平淡等。批评是尖锐的,但是中肯的,建议也是很有价值的。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教师,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上述问题并不是普遍现象,更不是主要倾向。他们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探索和研究。而大多数教师颇感困惑,说:语文教学如履薄冰,我们有点不会走路了。语文教学改革将会有一场争论。这是件好事情。这场

2、正在悄悄展开的争论让我想起了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在《变革的力量》中所说的一段话:变革是一个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变革是非直线的,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兴奋,有时还违反常理。是的,语文教学改革正是一个旅程,如今已走进了大森林。在森林中,我们既看到高大、广阔和多彩,充满兴奋和激情,也会被迷雾遮蔽,在过于沉寂中有可能找不到前行的方向和路径,在非直线的行走中极有可能退回原处,甚至向相反的方向走去。于是,我们不得不严肃地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究竟是什么?究竟什么问题是本质的,是居主导地位的?森林之旅究竟怎样才能走出森林,走向广阔的蓝天?其实,答案是十分明确和简单的。答案在哪里?就在《基础教育课程

3、改革纲要(试行)》和《语文课程标准》中。大概是我们的兴奋点以往过多地放在经验事实上的缘故,再次阅读纲要和课标竟有一种新鲜感:新课程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显然,纲要和课标的精神与要求聚焦在创新和实践上。课改理念、宗旨及重点的定位,与国家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相吻合,是国家思维、民族进步之魂在课程改革中的具体落实和体现。语文教学改革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慢、更不能丢弃这一伟大之魂;大胆改革,积极探索,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心灵,在新的高度上审视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当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这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森林之旅的罗盘,就是语文教学改革中居主导地位的问题。当前的改革只是起步,还只是朝着这一方向与目标逼近,离目标的实现仍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很不够。对这一方向与目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怀疑,不能徘徊,不能偏离,更不能后退。是的,改革还只是开始。在前行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常常回想过去,重温历史,与我们的前身作一次对话,以提醒我们不断向前。课改前,曾有一次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讨论,一些铮铮话语我们不能忘记:像现在这样一个语文教育,整个破坏了学生对祖国语言和中国

5、文化的兴趣,这是一个比任何事情都要痛心的事。(许纪霖:《我们的教育制度在理论上存在误区》)用一句话来说:把这么一个富有诗性的、情感的、想象的学科,变得工具化、机械化,这对孩子灵魂的塑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夏中义:《我想做一个尝试》)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还没有,而且这些问题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并影响、干扰着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创新、个性、探究等这些关键理念正在我们的言说中淡出,在我们的改革中淡化。历史的教训、改革的使命,难道能在简单的回归中忘掉吗?这场争论实际上隐藏着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弄清。第一,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和研究日常

6、课。热闹、虚空等问题究竟在多大范围内存在?现象学认为,讨论问题要回到事情本身。语文的公开课和日常课都是一种事情本身。我们要关注公开课,因为它是一种实验,一种实验后的汇报和讨论,从某种角度说,它是一种教学观摩和示范。事实证明,公开课确实以它特有的面貌宣传了课改的理念,示范着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推动着语文教学改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一些公开课掺杂着个人狭隘的理解,课改、课标的精髓把握不准,因而片面地演绎着课改的精神和要求;一些公开课追求规模与现场气氛,追求所谓课堂教学效果,呈现着功利化的倾向;尤其是少数公开课以课改的名义作秀,把公开课当作表演与炫技的舞台。我们的基

7、本判断是,热闹、虚空等问题主要发生在公开课上。日常课的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同样不可否认,如今的日常课已经不是一潭死水,也正发生着积极而可喜的变化。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日常课总体上仍是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仍是以训练为主,简单、机械的训练逼仄着学生的思维,个性化阅读还处于边缘;课堂仍比较封闭,学生的视野还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里。总之,日复一日的日常课呈现着与公开课不同的状况和问题,它不是改革的越位问题,恰恰是远未到位的问题。这才是语文教学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