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1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1

ID:35265094

大小:18.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2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1 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1 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1 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1 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1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1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的的感人之处。2、进一步学习人物的塑造方法,并训练初步赏析人物的能力。3、认识战争的残酷性,从而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操。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揣摩意义深刻的语句。学习结合情境分析人物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文章却是什么的感人,教学中可以抓住蜡烛这一条线索。结合环境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南斯拉夫老妇人的形象。同时也领略烛光的象征意义,启发学生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教学中对于二战中纳粹的暴行可以有适当的介绍,当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课前准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贝

2、尔格莱()德、(f)()晓、瓦(l)()、地(jio)()、(pf)()、衰()老、()()头、屏()障、颤(wiwi)()、(j)()躬、赞(y)()、绸(dun)()、(flng)()、惊(hi)、()、晨(x)()2、辨析下列多音字:(1)散:散()文;散()步(2)削:削()去;剥削()(3)间:间()距;间()歇(4)迫:迫()击炮;急迫()(5)晃:晃()眼;摇晃()(6)堡:堡()垒;十里堡()(7)揣:揣()在怀里;揣()测;挣揣()3、辨析形似字:(1)瓦砾();闪烁();众口铄()金(2)契()约;挈()带;锲()而不舍(3)地窖();窑()洞;窟()窿(4)枝柯(

3、);孟轲();坎坷();苛()刻;百舸争流()(5)揣()测;踹()开;喘()气;湍()急;祥瑞()4、词语积累(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过;穿过。(4)目睹:亲眼看到。(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8)匍匐:爬行。(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竭,尽。(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11)耸立:高高地直立。(12)柔和:温和而不强烈。(13)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14)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15)颤巍巍:抖动摇

4、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16)肃穆:严肃安静。(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5、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诗集《友与敌》,长篇小说《日日夜夜》,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1949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第一课时导入:

5、讲析二战历史。转入新课。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战地通讯。在炮火烧灼了的战场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焦了的树木中间,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花烛,点在一位苏联红军士兵的坟头。文章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一:整体把握: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开头至“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即第7段)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第二部分(从“方场的一边”,即第8段至“回到地窖里去了”,即第31段)写老妇人埋葬红军战土。第三部分(从“拂晓前”即第32段至结尾)第二天当红军们准备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时发现了那个坟堆,而且老妇人再次送来蜡

6、烛。亦可如下划分:第一部分(1—7段):写苏联红军要偷袭桥头堡时,有一位战士牺牲了。第二部分(8—13段):写老妇人育乞西亲眼目睹这位战士牺牲的经过。第三部分(14~31段):详写老妇人育乞西置生死于度外,安葬红军烈士,还在坟堆上点上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第四部分(32~44段):写苏联红军寻找战士尸体时,却发现坟堆、老妇人和烛光。2、为什么要以蜡烛为题。烛光是红军烈士生命之光,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烛光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二、具体分析:(一)分析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1、事件发生的时间是1944年9月19日早晨,地点是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附近的一块方

7、场。起因是五个红军战士偷袭萨伐河上的一座桥,结果其中一个名叫契柯拉耶夫的红军战士牺牲在方场上了。连长准备第二天再去进攻时,再埋葬这位战士。2、在第一部分的叙述中,有环境描写如第2段中“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下一人高的下半截”,从这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战争的残酷,侧面反映了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战士的伤亡和牺牲作了衬托3、第5段和第7段又交代了德国人的炮火“整整一天”“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