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化石吟》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化石吟》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ID:35265429

大小:12.9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初一语文《化石吟》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_第1页
初一语文《化石吟》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_第2页
初一语文《化石吟》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化石吟》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一语文《化石吟》达标测试题及答案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吟》达标题A卷1.解释词语。(1)腐朽:(2)化为乌有:(3)潜行:(4)海枯石烂:(5)葱茏:(6)叹服:2.改正成语中的错别字。事在必行()其貌不洋()坐想其成()以逸代劳()故技重演()针贬时弊()言不由中()出神入画()3.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4.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石

2、吟》达标题B卷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骸骨()裹藏()葱茏()潜行()猛犸()2.《化石吟》是一首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3.指出下列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①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②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4.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诗前后照应的特点。5.诗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6.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生物课、课外获得的知识回答: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第四单

3、元《化石吟》达标题C卷(一)阅读下列诗句、答题: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1.根据下面句子的含义概括出相应的成语。①形容经历了极长的时间,一般多指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②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指季节已改变。()2.“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一句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答: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列诗句、答题: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猛犸”即大象,也称为“毛象”、“猛犸象”,是古代哺乳类动物B.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C.诗中“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都是指大自然D.本节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自然造化的神奇魅力5.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恐龙的种类及其生活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6.请模仿本节诗的最后两句句式,以“时间”或“历史”为对象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1.(1)物质由于长时期的风吹雨打或微生物的侵害而破坏。(2)变得虚幻,不存在。(3)在水面以下行动或秘密行走。(4)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5)青翠茂盛。(6)称赞而且佩服。2.势扬享待伎砭衷化3.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

6、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4.略。B【答案】1.略2.赞颂化石;赞颂3.①拟人②比喻4.“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5.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6.略C1.①海枯石烂②星移斗转或日转星移2.作者把化石比做人的脸,人脸上的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那么刻在化石上的皱纹其实就是地球

7、古生物的档案,是古生物进化生存的历史记载。3.表达了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生命是在不断地延续,是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赞叹着大自然的神奇,人类的伟大。4.A5.略6.注意修辞和句式应以“时间”或“历史”为本体,选两个比喻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