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毅力教学教案

论毅力教学教案

ID:35269439

大小:13.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2

论毅力教学教案 _第1页
论毅力教学教案 _第2页
论毅力教学教案 _第3页
论毅力教学教案 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毅力教学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毅力教学教案学习目标与方法指导1.掌握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2.熟读全文,复述文章内容3.掌握本文主要的论证手法4.明确本文语言上的特点内容概要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广东新会人。他自幼多学,据说6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后奉康有为为师,习经世致用之学。后变法维新,失败后流亡日本。他一方面办报刊宣传君主立宪,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方面努力于对西文社会科学的介绍和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历史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中华民国建立后,梁启超于1912年9月由

2、日本返国,反对袁世凯称帝。1918年底赴欧洲游历了英、法、比、荷、瑞、意、德等国的20多个名城,并写下了《欧游心影录》。回国后专门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他在天津南开大学、北京清华学校任教,并在全国各地巡加讲学。相继出版了多种学术专著。此外,他在文学革命中也颇有建树。对于诗歌及小说的创作,都提出了可贵的见解。他在文学创作上也多有尝试。写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以政论、传记、杂文的成就最高。他的“新文体”,对古文是一次猛烈的冲击。文章特色:《论毅力》提出了“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观点,激人斗志,发人警醒。文章起势突兀,开门见山。论证过程中

3、,先以人生历程的一般规律入手,阐明逆境与顺境相间以迭,而逆境居十六七,而顺境居十三四。这就明确了毅力的重要。因为要克服逆境,非有毅力不可。再从事情无论大小,必有十次乃至数十次的阻力,进一步阐明要克服阻力,也非有毅力不可。由于这些体验是大多数读者所共有的,因而作者的观点很容易被读者接受。而后,作者又举出志力薄弱者,志力稍强者,在挫折面前的种种表现,进而阐明“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这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下面一段,作者变换角度,从挫而不退说起。辩证地阐明了进与顺的关系。为了论证的深入,作者又于“蹇”与“幸”的对比中,得出“毅力”

4、是成功的关键。从而确立了中心论点。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又运用比喻论证的笔法,形象化地,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反之,是不可能达到彼岸的。比喻论证中又有正反论证,手法多变,左右逢源。文章最后又采取援古证今的手法最纳出了全文的结论,并与篇首的论点相应和。由这篇短文,我们已可窥见梁启超文笔之严谨、灵便和犀利了。重难点提示一、名词解释1.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光绪年间的举人。我国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要著述有《饮冰室合集》2.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5、即由个别事物推出一般有理。归纳推理,又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二、词语辨析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1)此句中的“林”应解释为:A.森林B.会集C.人物D.事物(2)此句中的“莽然”,应解释为:A.粗鲁莽撞B.浩荡C.广大众多D..旷野(3)此句中的“不一”,应解释为:A.种种不同B.不等C.不行D.相差(4)此句中的“途”,应解释为:A.道路B.坦途C.情景D.途径、情况提示:1B2C3A4D2.《论毅力》的基本观点是:A.毅力是成功的关键B.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C.遇到挫折不后退就能成功D.做任何

6、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提示:B3.《论毅力》的文体是:A.抒情散文B.议论文C.说明文D.记叙文提示:B4.《论毅力》的作者是:A.顾炎武B.梁启超C.章炳麟;D.康有为提示:B三、简答题《论毅力》在论证上怎样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提示:从论点看──“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其中隐含着两个方面:一“成”,一“败”。从论证看──首先,反复进行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的对比;然后,突出顺境与逆境的对比;最后,引经据典,将“未成一篑”的造山者与“虽复一篑”的填土者对比;总之,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四、分析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试分析其比喻论证手法

7、的运用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议论并不意为着只是抽象的推理,为了使读者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运

8、用比喻论证的笔法,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在讲述了对待逆境如同“操舟”一样。“兼旬之期(二十天之内),行千里之地”,“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交相错杂)”。靠什么呢?当然是毅力坚苦忍耐之力。没有毅力的人是不可能到达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