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

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

ID:35273484

大小:72.50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3-22

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_第1页
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_第2页
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_第3页
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_第4页
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乡村文化振兴的调研报告六篇【篇一】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振兴。新形势下,必须从社会整体视野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全方位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多维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育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农民。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相对于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建设,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一是抓文化建设的站位还不够高。还没有完全把文化发展放在事关党的政策方针宣传落地、事关和谐稳定的高度去认识,阵地意识还不够,忽视了文化对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和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失信、无理闹访等现象,都反映出精神缺失导致底线思维的缺失。二是抓文化建设的系统性不强。过去一段时期内,对

2、文化建设过多注重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投入,工作存在表面化的问题,在优秀文化传承、群众文活动开展、历史文化挖掘、文化产业培育等方面存在短板。三是基层抓文化建设的人才比较短缺。基层普遍缺少专业的文化人才,即便有人也是身兼数职,基层对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安排,镇村文化活动基本都是爱好者组织的自娱自乐。针对问题不足,近年来,xx市按照潍坊市委、市政府“四个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全域统筹、全民参与、全程创新、全面发展,努力补齐“文化名市”建设短板,取得了良好成效,先后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县,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

3、点市。一、坚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构筑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阵地。分级确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标准,形成了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文化大院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格局。城区以500米为服务半径,建设了市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大型文化场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投资6300万元建成了城市书房,在全省率先创新了“你读书,我买单”线上线下活动,广受群众欢迎,“书屋跟着农民走”经验在全国推广。镇村全部建起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连续两年每年选取100个村,市里出资配备文体设施,全市共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02

4、处。为弥补文化人才不足的问题,组建了“公益艺术培训联盟”和1000余支各类文艺队伍,今年以来,免费培训文艺爱好者2万多人次;组织举办了首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和十大文化节会活动,目前已举办农圣文化节、千场公益巡演等主题活动1000多场次,一村一年一场戏、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现全覆盖。二、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以先进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群众、塑造群众。突出正面引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依托广播喇叭村村响设立了遍布城乡、全年不断的学习“空中课堂”,每天定时播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栏目;依托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立乡村“讲习

5、所”1000余处,不断巩固乡村意识形态阵地。成立了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制定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文明振兴工作方案,组建了230人的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开展了千名传统文化辅导员培训,编印了《孝德教育读本》,先后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阐释、巡讲活动3000余场次,受益群众110余万人次,该中心组织的婚姻家庭志愿者去年共接待要求离婚的夫妇2145对,劝和708对,劝和率33%,全市离婚率17年来首次出现回落。立足农村“熟人社会”实际,发挥老教师、退休回村人员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感动xx人物”“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在群众身边树典型、

6、立标杆,让好人好事“上榜”,为凡人善举“立传”,有2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5人成为省道德模范,1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崇德向善、健康向上的风气日益浓厚。三、坚持文明创建与民生实事统筹实施,厚植乡村文化振兴的群众基础,让文化发展、文明创建更富生命力。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围绕“离文明城市有多远”和“为创城献一计”两大主题,在各类媒体开辟“文明在行动”“文明创建在xx”等专栏12个,先后征集梳理了1700多个群众身边的问题,把文明创建与民生事业改善紧密结合,市财政投入20多亿元,先后实施“中心城区五年提升”“两馆一中心”、铁路公园建设、城区道路畅通、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启动了天然气“镇村

7、通”、农村改厕等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实现城乡公交和供水、污水处理一体化,农村主要道路硬化、绿化覆盖全域;大气整治、河流修复、固废整治等“五大工程”扎实推进,PM2.5浓度三年下降36%,空气优良天数比同期增加59天;开工建设东城高中、世纪凤华等教育重点工程,在全省率先实行镇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整合并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困难救助、基础养老标准逐年增长。文明创建得到了群众的热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