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ID:35273983

大小:2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_第1页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_第2页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崔彬文,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100855北京海淀区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研发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大跨度桥梁的设计中被广泛的应用,再利用遥控技术和GPS控制桥梁的施工,使得大跨度桥梁向着大跨度、新型、轻质和美观方向发展。但是大跨度桥梁比普通桥梁在施工时,投资大,成本高,施工更为复杂。本文主要探讨大跨度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施工技术  一、前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跨度桥梁施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

2、时期,主要表现在近几年来大幅度增加的桥梁建筑总数量,多样化体系的桥梁结构,桥梁结构的跨度也日益变大,建筑桥梁施工的工程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化,因此对大跨度建筑桥梁施工的技术有了更高程度的要求。施工是桥梁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正确的施工措施能使得施工管理与组织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二、大跨度桥梁施工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2.1合理选取桥梁结构:一般情况下,普通的桥梁常采用T型或槽型(U型)的桥梁截面,而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截面形状的选择上与此有很大差别,其截面形状采用的是变截面箱型的结构,与一般形状

3、相比,这种截面形状的承载能力更强,且自重较轻。另外,对桥梁截面形状的选择,受到桥梁自身跨度的弯矩以及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变截面箱型的结构形状是桥梁截面形状的最佳选择。 2.2科学合理的运用线性控制技术:对于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建设施工技术而言,线性控制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运用是较为普遍的,通过分析桥梁整体结构,进行科学设计,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三、大跨度桥梁基础施工关键技术 3.1桥梁基础施工   (1)大型深水群桩基础施工   钻孔平台搭设:对大型深水桩基础结构进行施工时,近年来

4、发展出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钢护筒平台和钢吊箱平台技术,这两种新工艺较之传统施工工艺在技术上更具有先进性。钢吊箱围堰工程是通过精确定位的钢吊箱加装钢护筒,以形成钻孔平台,当承台地面与河床基层较高时,或承台高程以下土层结构较为松软时,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施工。而钢护筒平台结构则是完全以钢护筒作为竖向承重荷载的支撑结构,通过打桩船和打桩机具的精确施工技术,可将钢护筒准确打入足够深度的土层,并在钢护筒顶部安装支撑、布置平台板和安装相应钻孔施工机械进行作业。   大型钢吊箱施工:大型钢吊箱近年来较为先

5、进的是整体吊装和现场整体同步控制下放两种工艺。大型钢吊箱水上浮运、现场整体吊装工艺。岸上基层使用整体钢吊箱技术,通过滑道、预制管道或水上浮运等措施将钢吊箱运至施工现场,并在已完成的桩基础施工现场使用吊装、定位和水下封孔等措施进行施工。采用此种施工技术具有施工进度快、作业精度高、施工安全性好、结构稳定等优点;计算机控制整体同步下方技术。钢吊箱在施工中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的整体同步下放技术,改善了以往钢吊箱下放施工受到结构质量和规模的制约,此种技术的应用对大跨度桥梁施工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3.2沉井基

6、础施工   沉井基础大量应用与大跨度桥梁的基础,如主塔基础及悬索桥的锚钉基础等。沉井基础施工主要包括沉井基础处理、钢壳沉井的加工、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沉井的接高及下沉、清基及封底等步骤。其中大部分沉井下沉均采用部分降排水施工。 3.3地下连续墙施工   地下连续墙具有场地适应能力强、施工噪声小、对底层结构破坏小和防渗性能好、刚度大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主要技术,我国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在大跨度桥梁基础的施工应用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地下连续墙工程主要由基层处理、钻孔成槽、底部清理、接头工程

7、和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施工等。 四、大跨度桥梁中索塔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   在大跨度的桥梁工程中,索塔工程多为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模板、劲性骨架的塔柱施工,以及钢筋、混凝土、模板、预应力张拉的横梁施工,还有其他附属设施几个部分的施工。下面就具体分析塔柱及横梁的施工技术。 4.1塔柱施工   施工人员在对塔柱进行施工时,主要应当采取抗倾斜的措施,对具体的工程进行辅助,以避免塔柱出现倾斜。具体来讲,大悬臂施工状态下,塔柱必会受到自重及其他外部的影响,出现倾斜问题,进而在过大的倾斜拉应力影响

8、下,造成开裂问题,所以,施工人员必须采用约束结构或水平支撑等措施,对其倾斜问题加以全面控制,以尽可能地推动其倾斜柱在受力与变形方面的稳定性。目前,施工人员可以使用的抗倾斜技术主要为主动支撑的逐段设置技术,在施工完成之后,将主动支撑拆除,若塔身出现向外倾斜的问题,还应当根据其具体的高度,设置受压支架或受拉拉杆。同时,施工人员还可以追踪棱镜的技术,对索塔的中心位置进行修正,并以测量机器人以及自动检测软件,对索塔进行线形测量与监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