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活动方案

小学部“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活动方案

ID:35280007

大小:2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3

小学部“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活动方案_第1页
小学部“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活动方案_第2页
小学部“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活动方案_第3页
小学部“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活动方案_第4页
小学部“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活动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部“单周备课、双周会课”活动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走进文本,走进学生,打造高效课堂——边昭学校(小学部)“年组集体备课、会课”活动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发挥集体智慧,创新教学思路,促进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高效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和突出的困难,打造高效课堂,使我校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学生,全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制定本学期我校“年组集体备课、会课”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充分发挥我校年级组、学科组教师群体优势和骨干教师教学的引领作用,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克

2、服以往备课、会课过程中存在的以量为本,形式主义;以本为本,本本主义;以我为主,自我主义等现象,我校决定以实施“年组集体备课、会课”为突破口。以“集体备课、会课”的形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年级组、学科组的均衡发展。同时“集体备课”也是我校校本研训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使“集体备课”过程成为我校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主要内容集体备课、会课以年级组为单位,主要解决教学计划、课程进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及方法、作业练习、测试命题等

3、常规教学基本问题,以达到年级组、学科组内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特长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1、备教学理念。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理念指导实践,实践孕育理念。只有把所任教学科的课程理念烂熟于心,在备课中才能给课堂教学科学定位,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2、备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摸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科学定位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之上,它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集体备课时,应深刻领会课程

4、标准,充分讨论生情、班情,在此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划分课时,使课堂教学密度均衡。3、备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这告诉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唯一的课堂学习方式,它应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互为补充。集体备课时,应探讨教材中哪些知识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教师应讲到什么位置。千万不能让学生指责教师在课堂上“不作为”。4、备作业设计。“作业”是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效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一

5、把尺子,这把尺子在教师手中。教师应怎样用好这把尺子,是需要我们集体备课认真探讨的。至少应探讨两个问题:①作业的量。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应严格控制学生作业的数量,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立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②作业的质。这是教师备课讨论的重点。作业的设计应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反馈。作业题型的设计既相对固定,也应有所变化。作业内容的设计应把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巩固与掌握放在首位。三、组织形式和基本流程根据我部实际

6、情况成立以年级组为备课组,统一组织实施集体备课、会课。以学科组和年级学科组灵活组织具体活动,分管教学的中层以上领导包学科组。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共分四步。1、初备。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课时内容落实不同的主备人。这样能保证主备人集中精力备好课。主备人要围绕上周集体备课提出的思考提纲将主备的教学内容深入吃透,梳理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然后形成交流意见;辅备人的职责又是什么呢?辅备人在集体交流前必须

7、将教材研读通晓,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梳理出教学的知识点,并初步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为了确保集体交流、讨论的重点和效果,无论是主备人还是辅备人都要在自己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明确书面列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这是确保集体备课成效的一个关键环节。2、集体会课。会课的内容有两项:一是由主备人围绕讨论提纲逐一抛出自己的理解、观点、设计及有关理论依据。辅备人随时以补充、完善。二是由主持人组织大家就备课时的困惑或上周教学实践的反思等选择一到两个话题,组织大家讨论交流。集体备课的价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信息沟通,

8、资源的共享,在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了创设良好的交流氛围,教师交流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就一点有感而发,可以就整体发表见解,可以中途打断,可以求同存异,可以相互争执。发言时不分主次,某一方面能力强的,掌握信息多的可以多说几句,才入门的,经验欠缺的可以多听听,学学别人的方法。至于交流时的记录,取消统一的专人记录的做法,改由各人记,记什么?不做限制。可以是别人的观点和方法,可以是听了别人发言触发的瞬间的思考,可以记自己认为值得记的东西。记的形式可以在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