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

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

ID:35289334

大小:98.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3

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_第1页
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_第2页
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_第3页
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_第4页
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文章摘要】核心网CN的IP化,PS域直接定义在IP上,GPRS的Gn和Gi接口直接通过IP网络承载;对于CS域,由于原有GSM核心网是层次化结构,一般分为汇接局和端局,因此其IP化的进程包括汇接局的IP化和端局IP化。随着端局IP化的全面完成,汇接局也将退出历史舞台,核心网将实现端局到端局直接IP互通。  作者: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数固业务部张云勇  移动网IP化包括核心网IP化和接入网IP化。  核心网CN的IP化,PS域直接定义在IP上,GPRS的Gn和Gi接口直接通过IP网络承载;对于CS域

2、,由于原有GSM核心网是层次化结构,一般分为汇接局和端局,因此其IP化的进程包括汇接局的IP化和端局IP化。随着端局IP化的全面完成,汇接局也将退出历史舞台,核心网将实现端局到端局直接IP互通。  接入网RAN到CN接口的IP化,2G网络上表现在BSC到MGW的A接口和PCU到SGSN的Gb接口,3G网络上表现在RNC到MGW的Iu-Cs接口和RNC到SGSN的Iu-Ps接口。  RAN内部接口IP化,主要是指BSC到BTS的Abis接口或者RNC到NodeB的IuB接口,由于这些接口覆盖范围广,因此是IP化最重要的内容。  目前

3、移动运营商核心网的IP化已经全面开始实施,移动接入网(RAN)的IP化也即将启动。  面向未来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EPON  EPON技术在宽带接入应用中具有高带宽、低成本、支持多种业务以及应用简单灵活的优势。将EPON技术应用于无线网络的有线传输系统,在低成本解决基本的无线业务传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其高带宽的优势,其简单灵活的特点,则可以大大降低网络整体的拥有成本和维护费用。EPON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节省大量光纤和光收发器,较传统方案建网成本更低;  ●网络中无有源设备,可靠性高,显著降低维护费用;

4、  ●可提供最高20km的远距离高带宽接入,且带宽可动态调整;  ●每个用户上行带宽独享,可提供类似TDM的专线质量;  ●大容量广覆盖少局所的建网模型,更符合运营商网络的发展思路;  ●组网模型不受限制,可以灵活组建链型、树型、星型等网络。  EPON技术用于无线接入网络可以将多个基站的数据通过光纤汇聚到一起。通常光纤传输距离可达20km,因此一个EPON网络可以覆盖直径40km的范围。图1为EPON无线接入网络的结构。OLT放置在中心局,与骨干网络连接;ONU放置在移动基站(BS)处。POS(无源光分路器)和光缆构成OLT和O

5、NU之间的无源光纤传输网络。目前OLT侧每个PON接口最多可以连接64个ONU,也就是说,一个EPON网络可以覆盖64个基站。实际的EPON设备,一般OLT侧都可以提供多个PON接口,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的基站连接。    图1EPON无线接入网络结构  下行方向上,POS将骨干段光纤的信号复制到各支路,以广播方式将下行信息发送至每个ONU处。如图2所示。    图2下行方向传输方式  上行方向采用时分复用多址接入技术,在OLT的集中控制下,每个ONU独占一个时隙,防止各ONU的数据在POS汇聚时产生冲突。如图3所示。    图3上行

6、方向传输方式  面向移动基站IP化的无线回传方案——电信级以太网  所谓电信级以太网,即在保留传统以太网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扩展帧头和引入二层信令,在以太网上实现与电信网类似的可管理性和高可靠性。根据ITU-T和MEF(城域以太网论坛)的定义,电信级以太网应具备以下特征。  ●高可靠性。在环型、双星型和格型拓扑下能够提供50ms以内的自愈能力。  ●端到端的QoS保障能力。具备业务区分和识别能力,能够提供基于CIR和EIR的QoS保障能力。  ●完善的OAM(操作、管理、维护)和可管理性。基于二层提供对故障和性能的管理功能,具备灵

7、活的业务管理和提供能力。  ●支持多业务。能够满足TDM、语音和视频等业务的综合承载需求,通过伪线或仿真方式实现和现有网络的互通。  ●标准化。具备良好的互联互通性,实现不同厂商和运营商之间的业务互通。  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在IPRAN应用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能够提供端到端电信级的数据传送,具备类似电路的服务质量和高可靠性。  ●直接采用以太网承载IP业务,避免了协议之间的转换和封装带来的开销。  ●降低建网成本,符合网络整体IP化的趋势。  广义的电信级以太网技术的种类比较多,并无统一的分类标准。但究其实质,电信级以太网技术可

8、分为两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具体如图4所示。  ●直接在以太网上进行扩展,增加保护倒换和OAM等特性,可以统称为Ethernet+,这一类别包括增强型以太网、PBT和PBB-TE技术。  ●引入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的封装格式,并利用MPLS二层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