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ID:35290208

大小:4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3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_第1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_第2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_第3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_第4页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在县委、县府和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校”的科学发展观,以争创省级规范化为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高、严、细、实、新”的五字办学方针,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教学工作1、继续深化大教研,构建大教研格局。教研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阵地。为提高教研效益,学校创新教研模式,树立大教研思路,构筑大教研格局。一是组建大教研组。去年学校任命了中层教干和教学成绩突出、群众威

2、信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担任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基本能力大教研组组长,每个教研组一正两副,分别分布在三个年级,领导三个年级的六个备课组。二是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形式灵活多样。大教研组每月至少活动一次,主题自定,活动形式主要有:研究课、说课、研讨会、外出学习汇报会、课题研究、邀请专家讲课等,由教研组长主持。各年级备课组围绕大教研组确定的思路、年级特点每周活动一次,切实解决教学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三是由“走出去”变“请进来”。成立大教研组后,学校变被动为主动,由“走出去”

3、变“请进来”,学校把主动承担市、县级各类教研活动作为考核教研组的指标之一,学校提供经费支持,行政科室提供后勤保障,教研组具体承办,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全程学习。本学期,先后承办了县语文优质课比赛等受到市、县教育局领导和县内外同行的好评。通过承办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实现了教师向专家和同行的零距离学习,开阔了教师视野,启迪了教师思维,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建立大教研组9形成了“教务处(教科室)——大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上下联动的教科研体系,打破了年级壁垒,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4、发挥了群体优势,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先后有1人获得省级讲课比赛一等奖,2人获得市级讲课比赛一等奖。2、锻造高效课堂,筑牢素质教育阵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以“融汇百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为原则,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课前教师合作教研、课上学生合作学习、课后师生共同提高”的“预习—展示—反馈—总结”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增效”达到“减负”目的。一是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保障课改的健康推进,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小组、考核小组,印发了《苍山一中2008级课堂教

5、学改革实施方案》、《苍山一中2008级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二是加大投入,配套联动。为方便课堂教学,学校投入15万元,购买资料橱192个,每个学生一个橱洞,把课堂教学用不到的书籍和学习用品放入橱内,使学生整个桌面干净整洁,为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对每个教室增配黑板2块,为学生展示交流探究成果提供空间。三是坚持骨干带动,全员推进。每一学科的备课组长为本学科的带头人,组织编写导学案,上好示范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每人每周上一节展示课,教师个人也要进行微格教学,自我对照,找出不足,不断调整

6、完善。在教学中,采取以讲解问题点、核心内容点带动课堂教学,变“灌”为“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深挖教材,不单纯的学习文本知识,更注重从文本中提炼情感与品质,达到了教学目标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各科努力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如化学科的“六步导学法”、历史科的“三步六环节”等教学模式。四是加强课堂教学监督与调控。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和骨干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监督,审查导学案,并实行“推门听课”9,课后点评。同时,每周召开一次调度会,对各学科的教学路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调

7、整,保证高效课堂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五是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生互动”,让课堂学习变得更为和谐融洽,坚持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学校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把学生划分为A、B、C、D四类,组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学互补、互促互进,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

8、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3、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学校坚持以校为本、以学生需求、兴趣为出发点、以本校教师为主力军、以学校资源和社区资源为载体,在高一年级试点开设了有苍山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一是课程开设种类丰富。课程开设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