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筹)

山东财经大学(筹)

ID:35304475

大小:10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3

山东财经大学(筹)_第1页
山东财经大学(筹)_第2页
山东财经大学(筹)_第3页
山东财经大学(筹)_第4页
山东财经大学(筹)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财经大学(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6)一、培养目标1.拥护党的领导和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和奉献精神。2.具备坚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把握世界贸易发展规律和趋势,掌握先进的分析手段及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在政府对外经贸部门、跨国企业以及教学与研究机构从事管理、决策支持和教学研究工作。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具备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二、研究方向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国际贸易实务3.WTO与中国对外贸易三、学习年限本

2、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年限为三年。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考核方式(详见“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总学分数为36学分。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补修课、实践课程、学术讲座。其中: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必修课为学位课,为26学分;专业选修课、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为非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课程1学分;学术讲座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1.学位公共课(共计4门,8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和外国语两门课程。其中

3、政治理论课程(2门,3学分),含1门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占2学分;1门选修课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占1学分。外国语课程4(2门,5学分),含“英语阅读(3学分)”、“英语听说”(2学分)。2.学位基础课(共计3门,9学分)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中级宏观经济学(3学分)、中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3.学位必修课(共计3门,9学分)包括:中级国际经济学(上)(3学分)、中级国际经济学(下)(3学分)、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3学分)。4.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3门,不少于6学分。详见“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

4、课程设置情况表”。5.跨学科或跨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详见“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6.实践课程(1学分)包括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等。计1学分。7.学术讲座(1学分)包括硕士研究生的专题综述、校内外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及讲座等。共不少于8次,计1学分。每参加一次学术报告,需填写学术活动情况表,并具体写明报告的主题、内容及本人的认识和体会等,由导师签字认定,审核答辩材料时一并向学院学术考核小组提交,供学院审查及存档。否则将视为该环节不合格。8.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2门课

5、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随本科听课并随堂考试。补修课程必须考试成绩合格。(二)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含闭卷、开卷)和考查。五、中期考核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第四学期初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中期考核合格者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六、实践环节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和教学实践等。七、学位论文4研究生在校期间,一般要求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及导师小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设计和完成。学位论文必须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在

6、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选题,了解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方向及目标,并在第四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专家参加的论证会上就选题的研究范围、意义和价值、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进度等做出说明,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认可后才能继续进行研究,并在学院备案。八、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和论文选题等工作。对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考核、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检查等研究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则由导师组集体讨论

7、。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以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技能、丰富并夯实研究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九、本学科、专业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一)主要经典著作[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海闻,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3]小岛清,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4]王培志,新编国际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5]范爱军,国际贸易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6]胡永刚,贸易模式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7]王新奎,国际贸易与

8、国际投资中的利益分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8]王如忠,贫困化增长:贸易条件变动中的疑问,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9]范爱军,经济全球化利益风险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