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ID:35312211

大小:77.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3-23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版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一)、本次社会实践的参与者:邓锦程(二)、实践主题:“践行先进文化、彰显青年价值”(三)、实践时间:2012年一月十日(四)、实践地点:长沙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多的大学生由于找不到工作而苦恼。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因素都让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容

2、乐观。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本人在寒假期间进行社会调查, 对大学生的求职和就业情做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分析。二、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2011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65%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2%以上。学习参考word格式整理版据教育部的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00万人,比2010年增加60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10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6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

3、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09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政策方面的原因   学习参考word格式整理版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

4、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04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5、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二)、高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

6、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学习参考word格式整理版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

7、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三)、用人单位的原因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需求才,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

8、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四)毕业生自己的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