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总结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总结

ID:35313712

大小:10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3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总结_第1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总结_第2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总结_第3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总结_第4页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复习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一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整理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复习总结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1西周的分封制时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实行分封制.内容:1.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周公在推行分封制中起很大的作用。2.分封制规定,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这些受分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影响: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对世界而言)衰亡: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

2、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增派赋役的独立性。一些诸侯的势力日益壮大,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事件,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末年,周天子完全失去分封大权。1.2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两制相同点:互为表里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里),分封制(外)。目的: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受分封的诸侯与卿大夫既是兄弟关系又是君臣关系。*实质:宗法制按照血统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内容:1.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为大宗。次之、庶子的后裔称为小宗。3.由血缘系统,形成子→诸

3、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作用(目的):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诸侯的领地内,除诸侯嫡长子继承外,还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其他各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下去,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商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消极),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1至高无上的皇权背景: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实行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

4、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内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军队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意义: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2.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内容: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还设立诸卿、中正、廷尉丞相:帮助皇上处理全国的政事最高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次于丞相太尉负责全国军务,等同丞相未任命,秦始皇亲自掌权诸卿掌管各项具体政务丞相之下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中正管理皇族和

5、外戚事务廷尉管理刑狱、司法2.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背景: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内容: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增加至四十余郡。郡守是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促所属各县。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者县长,由朝廷任命,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考察,对县令、县长的工作进行考察。作用: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

6、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评价:秦朝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秦朝郡县制的管理模式,对历代封建王朝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4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地主阶级专制

7、主义统治。第三课——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3.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汉朝1.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习称三公。2.为加强皇权,汉武帝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执行机构,称为“外朝”。3.汉光帝进一步剥夺三公的权限,扩大尚书令的权利,使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二、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后有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三省体制。三、隋朝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是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四、唐朝1.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8、是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具体分工为: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作用: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