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公式汇总(理科)

高中公式汇总(理科)

ID:35314223

大小:41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23

高中公式汇总(理科)_第1页
高中公式汇总(理科)_第2页
高中公式汇总(理科)_第3页
高中公式汇总(理科)_第4页
高中公式汇总(理科)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公式汇总(理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公式汇总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定义式)  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3.末速度Vt=4.位移x=V平t=vot+at25.有用推论=2ax(无时公式)6.加速度a={以Vo为正,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7.实验用推论Δx={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①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②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③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

2、……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9、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a=g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10、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x=(2).末速度Vt=V0-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2gx  (4).上升最大高度Hm=(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3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ay=g1.水平方向速度:Vx=V0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

3、向位移:x=V0t4.竖直方向位移:y=h=5.运动时间t=6.合速度Vt=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7.合位移:s=,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2.角速度ω===3.向心加速度a=4.向心力F向==ma向5.周期与频率:T=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n的单位为转/秒)  3)万有引力  (1)公式:F引=G(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为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213(2)在天文上的应用:(M:中心天体质量;R:中心天

4、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万有引力=向心力F万=F向即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③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⑧天体的平均密度:

5、特别地:当r=R时:b、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c、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小发射的速度。也是所有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即v1=7.9km/s13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d、地球同步卫星:①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24小时②位置赤道上空固定高度,③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静止

6、 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2.胡克定律F弹=-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mFN ,4.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5.万有引力F万引=(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静电=(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

7、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安=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洛=Bqv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1⊥F2时:F=3.合力大小范围:úF1-F2ú≤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