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ID:35320950

大小:94.9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3

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_第1页
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_第2页
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_第3页
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_第4页
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灯)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的,单个分子不能表现。基本性质:(1)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分子在运动着。温度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3)分子间有间隙;(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会变成其他分子。化学变化:分子本身会变成其他分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3、原

2、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基本性质:(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2)原子间也有间隙;(3)原子也是在运动着的;(4)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4、用分子、原子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而原子的种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院子有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课题2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作高速运动的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特点:(1)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3、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2)在原子中,一个质子与一个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而一个电子的质量只相当于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质量的1/1836。(3)原子核相当于与原子来说,所占的体积极小,因此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巨大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关系: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注意:(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核中子数;(2)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3)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内部都有中子。(如氢)2、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征: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分层运动,又称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形象

4、的称为电子层。规律:在有多个电子层的原子中,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2n2规则)表示方法:图中圆圈表示原子核,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外面的弧线表示电子层,上面的数字代表该电子层的电子数。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规律:(1)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认为最外层电子数8个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则为2个);(2)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状态。(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

5、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注意: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相似。(如硫和氧,钠和钾)1、离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分类: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Mg2+,NH4+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NO3-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符号意义:2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两个镁离子2、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停的

6、运动;有间隙。注意: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只是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1、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公式:该原子的实际质量(kg)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kg)×1/1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原子质量≈质子质量+中子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总质量+中子总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每个质子的质量*质子数+每个中子质量*中子数)/碳原子质量的1/12∵1个质子的质量≈1个中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7、量=(每个质子的质量*质子数+每个中子质量*中子数)/碳原子质量的1/12≈每个质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碳原子质量的1/12)注意:(1)“一种碳原子”、“碳12原子”指的是一种核内含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其单位为“1”,而质量单位是“千克”。课题3元素1、元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分布:(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2)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