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贸易壁垒产生原因及我国应对措施文献综述

技术贸易壁垒产生原因及我国应对措施文献综述

ID:35334194

大小:56.9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3

技术贸易壁垒产生原因及我国应对措施文献综述_第1页
技术贸易壁垒产生原因及我国应对措施文献综述_第2页
技术贸易壁垒产生原因及我国应对措施文献综述_第3页
资源描述:

《技术贸易壁垒产生原因及我国应对措施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技术贸易壁垒文献综述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关税作为明显的贸易保护措施逐渐被取缔,传统贸易壁垒受到很人的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正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品的新手段。本文从技术贸易壁垒定义和产生原因分析,总结出我国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关键词:技术贸易壁垒原因应对措施一、技术贸易壁垒定义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RT)一词,正式出现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协议》)中,但该协议并没有给技术贸易壁垒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现在主流的观点认为,技术贸易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2、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商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自由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牛了主观或客观的障碍。但也有很多研究者对技术贸易壁垒作了不同的定义:如高文书认为所谓技术贸易壁垒是指,由于各国的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检验检疫措旄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体系不同,或水平不同,或信息不足,或不能相互协调,或歧视性制定和实施而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孙敬水认为技术贸易壁樂是指一国以维护国

3、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牛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和服务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障碍。杭争(2003)区别了狭义的TBT和广义的佃T。狭义的TBT主要指以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定的技术规定、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广义的TBT还包括商品检验和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措施(SPS)、包装和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及信息技术壁垒。可以看出,以上各位研究者对TBT的定义大都含概了三点: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维护消费者利益是其存在的合法性理由,技术

4、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结果是对出口国构成贸易障碍。二、技术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李春阳(2006)认为技术壁垒产生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主观原因是有关成员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依然存在,他们出于保护国内产业的考虑,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货物的进口;客观原因是WT0贸易规则原则上禁止配额、许可证和高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但WT0并不禁止各成员国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牛命和健康或为了保护环境而对进口货物规定原则上己禁止的配额高关税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而对进口货物规定必要的卫生和技术要求,正因如此,有关成员为了达

5、到贸易保护的口的,必然会更加关注卫生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⑴申秀清(2009)认为国外对我国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出于对本国产品的保护而采取此措施;加之我国产品的和对弱质性,而各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出于保护健康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原因作出了一系列强带恰法的对产品性能进行检验的技术标准和测试方法;此外,世界经济的衰退是贸易保护的直接原因;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的加快,进而产生繁杂的标准和严格的认证,中国取得发达国家的认证是很困难的;最后就是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的弊端。⑵李静毅(2008)认为技术贸易壁垒

6、还因我国对技术贸易认识和管理不够,对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不注意所致。⑶三'技术贸易壁垒下,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易露霞(2005)认为各级政府应该共同努力,联手应付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加强信息沟通,尽快建立预警机制和尽快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还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尽快健全质量检验监督体系,确保出口产品质量,还有加快专门人才培养,重视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⑷李春阳(2006)认为可以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国际认证工作,建立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相互认可机

7、制;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要完善质量标准体系,为质量管理国际接轨打好基础;改进岀口商品包装,提高我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阳灿(2007)可以通过技术引进跨越技术壁垒;完善质量认证制度和国际标准,跨越技术壁垒;同林松(2008)认为要建立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及时获得有关我国目标市场所在国或地区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信息,对进出口产品的流量和争端情况实施有效监测以及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以及技术标准的信息收集和咨询体系,加强咨询网站建设;还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技术标准,加快标准制定、修改的速度,以适应市场

8、变化的需要;要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认证体系,制定有关国际认证的法规与管理条例,加强对认证机构、实验室的考核与管理,提高认证机构的国际地位;利用国际条约的有利条款为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