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题方法汇总

数学解题方法汇总

ID:35343056

大小:68.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3

数学解题方法汇总_第1页
数学解题方法汇总_第2页
数学解题方法汇总_第3页
数学解题方法汇总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解题方法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髙考数学解题I•忌一忌审题含糊,三忌辨析不明,五忌功底不牢,七忌过程笼统,九忌思路堵塞,二忌概念不清,四忌细节疏忽,六忌速度太慢,八忌走马观花,十忌考虑欠全。高分密决审题要静心下笔力求真难易相对论会做不失分数学高分需技巧,速度规范不可少。遇到熟题看变化,避免生搬和硬套。碰到难题不要慌,思路要从基础找。不求题题都去做,舍卒保车很重要。检查修改需慎重,答案改错最糟糕。考好数学四大“绝招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个考生来说是很重耍的一件事,它对你数学成绩的影响也许是儿分、十儿分、甚至更多。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以下四方面对考生解答高考数

2、学题应有帮助。审题与解题的关系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屮的关键词与暈(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闱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岀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Z甚远。如立体儿何论证屮的“跳步”,使很多

3、人丢失1/3以上得分,代数论证屮“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再如去年理17题三角函数图像变换,许多考生“心中有数”却说不清楚,扣分者也不在少数。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

4、到分。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吋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剔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Z处。所以考试屮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审题与分析策略十法

5、1、观察入门(1)观察数列的变化规律(2)观察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3)观察方程的结构特征(4)观察特征数2、定义运用数学屮的定理、法则都建立在相应的定义和公理的基础上,因此,对一类问题利用定义解题不失为一种本质的方法,不少学生在解题时能自觉地根据问题的特点联系相应的定理、法则,但对定义的应用却缺乏自觉的意识,因此,提高解题速度就须善于对一类问题利用定义解题。3、尝试探求(1)试代验证(2)猜测验证4、逆向探求5、筛选、淘汰6、引入记号(或字母)7、形数相帮8、利用隐蔽条件9、转换目标10、从特殊突破,推出一般高考数学复习方法1.高考主干知识八大块

6、:①函数;②数列;③平面向量;④不等式(解与证);⑤解析儿何;⑥立体儿何;⑦概率、统汁;⑧导数及应用。要做到块块清楚,不足之处如何弥补有招法,并能自觉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函数是其中最核心的主干知识。2.掌握四大数学思想方法,明确驾驭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方法,其集屮体现在四大数学思想方法上。四大数学思想方法是:①函数与方程的思想②数型结合思想③分类讨论思想④化归或转化的思想3.学习好数学要抓住“四个三”①内容上要充分领悟三个方面:理论、方法、思维;②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③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

7、言、图形语言);④学习中要驾驭好三条线:知识(结构)是明线(要清晰);方法(能力)是暗线(要领悟、耍提炼);思维(训练)是主线(思维能力是数学诸能力的核心,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最强大的创新动力,是检验自己大脑潜能开发好坏的试金石。)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数学是一个原则,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华罗庚先生还一再倡导读书要把书读得“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如果说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学习12年数学的过程是“由薄到厚”的过程,那么高考复习的过程应该是深刻领会数学的内容、意义和方法,认真梳理、归纳、探究、总结、提炼,把握规律、灵活运用,把数学学习变

8、得“由厚变薄”的过程,变成数学成为我们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的最有效的工具,成为自己做高素质现代人的重要武器。那时,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