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之想

文言文教学之想

ID:35345212

大小:59.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3

文言文教学之想_第1页
文言文教学之想_第2页
文言文教学之想_第3页
文言文教学之想_第4页
文言文教学之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教学之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译、品”有机融合让古文教学更高效——2014年初中语文学科校际展示课活动之想2014年3月份,初中语文学科组织了课堂教学校际展示评课活动。这一活动的主旨是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式、新举措。以此宗旨,我们提出如下评价要求:1•突出文言文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做到读背结合、文意结合、积累与运用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能体现出课内教方法,课外能运用)。(30分。评价方法:看整个课堂思路、教学设计;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效果)2•阅读安排合理、科学、有效。能恰当选择朗读方式方

2、法,学生读得充分,大部分能当堂熟练朗读,应该背诵的,能背诵的学生达到80%。(30分。评价方法:进行课堂相关教学环节计时、计数;观察学生情绪和学习状态;评估学生学习达成度;可在适当时机对学生进行调查)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表现出乐学、爱学的态势。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20分。评价方法:课堂观察、分析、评估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4.教学模式有所创新,能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做法,能解放学生。教师能够认真研究文本,恰当选择切入点,有效引导学生思维,注重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2

3、0分。评价方法:观察教师教学设计,品析教师教学语言及身体语言的运用;把握授课老师的基本思路)根据上述标准,反思这次展示活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思路上进行了大胆的有意义的尝试,但是敢于尝试改革的人较少。即便是在我们反复强调、明确思路的前提下,仍有不少老师只敢在形式上用点变化,课堂实质少有变化。为了进一步明确今后文言文教学的走向,我们这次总结,多谈问题,少谈成绩。从工作情感的角度,希望老师们不要对号入座,影响工作积极性;从工作质量的角度,希望老师们积极对号入座,大胆变革课堂,创造出更加科学、高效

4、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统而言之,本次听课发现以下几方面问题:1•关于课堂教与学的目标的问题。(1)表述仍有差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这是个在大范围的教研活动中,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表述不清的原因猜想为:许多老师在平日上课过程中没有目标意识,只注重内容和任务。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没有目标意识,会造成在教学任务上没有重点,教学内容上没有取舍,面面俱到,浮光掠影。我们看到,因为没有目标意识,有的课堂乏乏用力,没有灵魂;因为没有目标意识,有的课堂点到为止,浅尝辄止;因为没有目标意识,有的课堂什么都讲,容量超

5、标,讲不完,学不完。目标很重要,它能让我们的课堂“毕其功于一役”,“集团作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课堂重点突出,让学生真正有体验,有收获,有积累,有训练,有提高;目标很重要,它能让我们明确课堂中每个举动和措施该不该有,能不能有,怎么用,什么时候用。(1)形式仍有差异:有分三维的,有不分三维的。现统一明确一下,望今后不再出现这个问题:三维目标是从课程体系的角度提出来的。虽然三维目标的实现,着落于每节课,但每节课是不是都能实现三维目标,得视教学内容而论。因此,就一节课而言,目标不宜过多,一个也行,二个正好,

6、最多三个,再多了,就成形式了,落实不了,更落实不好。所以教学目标表述不用再分三维了。(2)叙述角度存在混乱现象。教学目标是给谁看的,指导谁的,认识不清。学习目标是从学生角度树立奋斗目标的,教师却从教育者的角度出示目标,还让学生大声朗读,很不和谐。2.关于导课的问题。导课的作用是什么,目的和方式都存在不合彻的问题。为导而导,所用手段、所述内容都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或者联系牵强;导课不能设疑,不能激趣,不能管理,成了摆设,甚至成了干扰。导课很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日常课堂的导课也很重要。导课要关注两点:一是感情铺

7、垫,要关照学生的情感、情绪、情趣,让学生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来;二是知识能力引领,要利用导课,让学生思维跟进。好的导课就以这两点为标准,能做到其中一点,也是好的。3•对读的认识及运用的问题。让学生多读,这个都知道,但是,达到什么目的,采用什么方式,确定读的数量和时机等诸方面,都存在考虑不周的问题。要求多读就多读,至于读多少,为什么读,很少去思考。4•关于“译”的问题。对为什么让学生“译”认识不足,以为“译”就是为了让学生能读通读精,所以把译作为学生理解文本的先决条件,不译不品,先译后品,译了再品,这样的课堂很常

8、见。其实,古文阅读,在很多时候是在读得文章大意,弄清了作者情感之后,才逐步明白难字、难句的意义的。译的作用更在于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深刻理解的,译与品应该有机结合。5•对“录音”的使用问题。课堂放"录音”的目的是什么?教生字、教断句,这样的目的放录音有必要吗?选用录音是因为录音读得好,读得吸引人,能让我们通过听读,更深刻地理解文本。那么这种认识下的“录音”应该怎么用。以《木兰诗》录音为例:在学生熟读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