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常考100题(题目及解析)

心理学常考100题(题目及解析)

ID:35348088

大小:92.07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3-23

心理学常考100题(题目及解析)_第1页
心理学常考100题(题目及解析)_第2页
心理学常考100题(题目及解析)_第3页
心理学常考100题(题目及解析)_第4页
心理学常考100题(题目及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常考100题(题目及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学1.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更容易引起()A有意注意B.注意转移C.无意注意D.注意分配【答案】C【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Z间显著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坏境出现干扰学习的因素,仍能口觉、自动地将心理过程集中指向老师所讲的内容,这种现象叫做()。A.注意B.随意注意C.无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答案】B【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

2、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3老师上课板书时,用红色粉笔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这运用的原理是()A.刺激强度大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B.色彩对比鲜明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C.新颖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D.活动的物体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答案】B【解析】考察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4.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2为()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答案】B【解析】短吋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反时

3、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5.—目十行体现是()特性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答案】B【解析】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4.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特性。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答案】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又称为注意的持久性,即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持续的时间。5.驾驶员在驾车吋,眼、耳、手、脚并用是()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范围【答案】B【解析】同时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是注意的分配。&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状态因素之一是()。

4、【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是不需要意志努力,且无目的的,引起的主观因素是兴趣爱好,情绪情感状态,因此选B.A.有明确的目的B.直接兴趣C.意志努力D.间接兴趣9.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注意某个对象时,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屮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这就是()。A.注意的集中性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指向性D.注意的转移【答案】A【解析】将注意集中在某个对象上,是注意的集中性体现。10.学生上课时想着课外的事是注意的()。A.转移B.稳定性C.分配D.分散【答案】D【解析】课堂开小差,离开学习任务,注意的分散。11.小学儿童不宜参加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这是因为小学生()。A

5、.注意的分配差B.注意的广度差C.注意的稳定性差D.注意的转移性差【答案】C【解析】一般来说小学生注意持续时间不长,7-10岁在25分钟左右,10岁以上在40分钟左右,持续时间的长短体现为注意的稳定性。9.注意的基本特点是()A•选择性B.选择性与指向性C.紧张性与选择性D.集中性与选择性【答案】D【解析】注意主要的两个特点是选择性和集屮性。10.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B【解析】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无意注意。11.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的注意是()□A.

6、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答案】A【解析】新颖性刺激的闯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无意注意。12.学生上课时,同吋听课、看书、记笔记。这是注意的()。A.分散B.分配C.转移D.起伏【答案】B【解析】一边一边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13.陈明既想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锻炼自己,服务社会,他又怕需占用大量时I'可,影响学业,陈明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A.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C.双趋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答案】A【解析】双趋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収舍的矛盾心理,

7、这就是双趋冲突。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吋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屮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Z为双避冲突。趋避冲突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多重趋避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的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日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由此引起的冲突焦作多重趋避冲突。9.奥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