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环境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环境专业介绍

ID:35355417

大小:57.3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3

北京大学环境专业介绍_第1页
北京大学环境专业介绍_第2页
北京大学环境专业介绍_第3页
北京大学环境专业介绍_第4页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环境专业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所属专业研究方向研究生导师方向简介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070602)01•大气环境研究蔡旭晖、康凌、宋宇、张远航、朱彤以大气污染来源和受体为对象,以大气观测、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为手段,结合地面大气监测和卫星遥感数据等,研究环境介质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反演大气污染源清单,并评估不同污染源对人群的急性和长期的健康效应。该学科的应用对环境保护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02.大气环境数值模拟蔡旭晖、康凌、宋宇、张远航利用气彖模式和空气质量模式,研究大气运动和大气污染物的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外场观测和实验室分析等结果,可科学地再现和预测真实的大气环境过程。在城市、区域和跨国家等不同尺度的大气污染

2、预报、污染源反演、环境介质间物质能量循环、风能和风工程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环境科学(083001)01•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陈忠明、陈左生、胡建信、胡敏、刘兆荣、邱兴华、尚静、邵敏、宋宇、王会祥、王雪松、谢绍东、要茂盛、曾立民、张远航、张剑波、朱彤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鉴定和测量大气圈、水圈、土壤一岩石圈和牛物圈中的化学组分,研究它们在环境中存在形态及其迁移、转化、归宿和影响的规律。基于化学、物理、光学、生物的原理开发连续自动在线测量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观测和研究大气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吋空变化趋势和演变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外场观测一实验室模拟一数值模式相结合,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源排放、在

3、大气中的传输和转化规律以及自大气中的去除过程。02.区域污染与全球变化陈忠明、蔡旭晖、胡建信、胡敏、刘建国、邵敏、宋宇、王雪松、谢绍东、张剑波、张远航、朱彤针对城市化过程带来的区域环境污染以及人类发展带来的全球环境问题,基于环境化学、生态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政策分析等学科开展区域和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过程与变化趋势,研究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归宿,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工艺;依据基础科学研究成果,为我国环境政策和国际环境公约的履行提供决策支持和对策建议目前重点研究:1.复合大气污染形成的过程和机理,以及区域尺度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趋势。2.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

4、、过程、影响和国际环境公约的履行。3.经济一能源一大气污染间的相互影响。03•环境与健邱兴华、要茂盛、朱彤以环境化学、工业与环境毒理学、环境与职业流行病学、环境暴露评价学、环境微生物康学、生物统计等学科为基础,研究环境和职业场所健康危害物质和因素的识别(或甄别)技术、环境和人群暴露评价方法、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社会和经济损失的定量分析方法,为建立基于健康效应的风险评价和管理体系、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控制政策提供科学依据。04.水环境控制与环境生物技术何玉山、黄艺、温东辉、吴为中、谢曙光以受污染的水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科学、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研究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方法、

5、技术及应用。重点内容包括:研究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控制途径、动态仿真模拟及预测、预警技术与方法;研究受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理论和技术,开发水环境修复的高效微生物制剂和水处理生物强化技术;开展流域环境系统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及流域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探讨区域水资源合理调控与优化配置的手段与技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和方法。05.环境规划与管理郭怀成、李文军、刘永、栾胜基(深圳招牛)、马晓明(深圳招生)、毛志锋、梅凤乔、宋豫秦、王奇、徐晋涛、叶文虎、张世秋以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学、决策学为基础,通过研究环境问题与人类社会经济运作之间的关系,揭示环境问题

6、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人与环境Z间的关系提供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支持,并为寻求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和决策支持。06.环境经济学与政策徐晋涛、张世秋在研究环境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运作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环境资源的配置理论和方法,环境资源和环境影响的经济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方法与评价。0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毛志锋、宋豫秦、王奇、叶文虎以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为基础,分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两大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演变规律,探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理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进行国家与区域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研究。08.环境法梅凤乔、汪劲(兼)环境法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依

7、据。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承受的压力越來越大,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岀。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立法和环境执法受到空前的关注。但由于我国国情较为特殊,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环境法研究方面,需要特别强调创新和发展。与此同时,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和热点,新的国际环境法律制度不断涌现,这不仅影响到我国国内环境立法,也使我国环境外交和谈判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为此,必须开展具有前瞻性的国际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