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标准化讲义

电力企业标准化讲义

ID:35370856

大小:61.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电力企业标准化讲义_第1页
电力企业标准化讲义_第2页
电力企业标准化讲义_第3页
电力企业标准化讲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力企业标准化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力企业标准化讲义简介:本课件标准化基础知识包括:标准化的由來、标准化的概念、我国近、现代标准化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化现状等内容关键字:电力企业,标准化,标准化法一、标准化基础知识1标准化的由来考古发现,不论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处在发展的同一阶段,同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工具、武器,如石斧、骨针、箭碱(箭头,音ZU。特指石制的时写作石+族),在形状、锐利程度、以至加工方法上都有惊人的相似。用今天标准化的观点看待这个现象,可以认为统一性、-•致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需要。当时这种追求一致的行为

2、,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没有形成文字。还远不是有H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能称Z为标准化。但对一致性、互换性的朦胧认识,却具有标准化的含义。这种情况延续了很长时间,直至国家形态出现,才有了一些本质上的变化。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了军事行动的需要,秦政府统一了车子两轮的距离,即所谓的“车同轨”,同时还规定了道路的宽度;为了行政命令能够得以顺利执行,统一了文字,在甲骨文、人篆等字体的基础上统一成小篆(秦篆),即所谓的“书同文”:为了繁荣经济、发展贸易的需要,统一了度量衡,即规定尺子的长度、升斗容积的大小、

3、祛码(秤碇)的轻重,做到计量统一。此外还统一货币、统一兵器的规格。秦朝的法律《秦律》中有一些也具有今天标准意义的内容,如《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长短、广也必等”,同样的制晶尺寸一样,“不同程者,毋同其出”,尺寸不一样就是不合格。《金布律》规定布长八尺,幅面宽二尺五寸,“布恶不如式者不行”。其它还有《出律》、《仓律》等法律。在今天看来,这些行政法规包含了人量相当技术标准的内容,规定了手工业产品、农产品如粮食、种子及其他产品的生产、检验、保管的方法,起着和今天技术标准相同的作用。促进了当时农业、手工业

4、、商业、交通以及军事、政治、文化的发展。秦始皇和他的政府在一致性、互换性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备受标准化理论工作者的推崇,以至有人称秦始皇为“标准化的鼻祖”。其实,早于秦始皇,古代巴比伦于公元前2050年就颁布过一部所谓《哈穆拉比规范》,对人们牛活各方面的行为做出规范,尤其是对房屋建筑,制定了详细的条例,保证建筑物结实耐用。由于技术的空前发展,这一时期有许多学术、技术专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统一性、协调性、互换性的认识。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毕升(?-1051年)是北宋人,当时刊行图书十分盛行

5、。流行的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刻字,每页一版。刻字很费时间,对技术要求也很高,川过的版或存或弃乂都有弊病。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毕升川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火烧使之换化成陶印备川。排版时,铁板上预置蜡、松香、纸灰混合成的热熔冷固物,加热铁板使Z融化,排上陶卬,冷却后即固定成版。遇有稀缺的字,即刻即烧,随时补充。这里的陶印就是标准件,其尺寸、功能以及不论何时何地烧制,都具有相同的功丿IJ。印刷完毕,再加热铁板,将陶印融下乂可再次使用。毕升所川的方法,符合今天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川的原理,都是今天标准化使用

6、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活版印刷后來发展成铅字印刷,技术设备虽有许多进步,但其基本原理始终未变,使用了大约一千年。2标准化的概念18世纪后半叶发生了工业革命,以水力、风力,尤其是以蒸汽、电力为动力的机械出现和大量使用,促使社会牛产力空前提高,市场经济更加发达。出于增加利润、降低成本、提爲劳动牛产率的H的,人们注意研究和改进组织机械化大牛产的方法。标准化的概念形成并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生产技术领域,以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对象,在追求统一•性、互换性和简化生产、操作程序及产品、零部件规格方而,制定大量技术标准,有力地推动

7、生产水平的提高。比较早的在近代工业牛产中应用互换性原理组织牛产的人是美国的艾里•惠特尼(1765-1824)。他是一位生产商,发明过轧棉机。当时美国独立不久,出于国内战争的需要,政府和他签定了一份供应來复枪的合同。在预计按传统方法无法完成合同任务后,惠特尼选了一支造得最好的枪拆开来,用零件作模型,然后进行分工,做枪栓的只做枪栓,做描针的只做撞针,组装的只负责组装。专业化生产保证了零件的互换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按时完成了任务。惠特尼也凶此成了美国人心目中的“美国现代化工业标准化之父”。在操作规范化方血鮫早做

8、系统研究的可以举弟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的例子。这位工人出身的工程师认为,工人的操作应该规范化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工时。于是他以一位优秀操作工为对象,把操作过程分解成动作,分析记录每一个动作的必要性、动作构成和所用的时间,其至还对工件工具摆放的位置进行研究,之后制定操作标准,让其他工人执行,达到书一项工作只有一个最好的(标准的)方法、一种最好的(标准的)工具和在一个明确的(标准的)时间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