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1208班谢国超网通课论文

电气1208班谢国超网通课论文

ID:35370971

大小:57.1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电气1208班谢国超网通课论文_第1页
电气1208班谢国超网通课论文_第2页
电气1208班谢国超网通课论文_第3页
电气1208班谢国超网通课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电气1208班谢国超网通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计算机网络通信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日异发展,网络的新技术也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网格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相应的网格的标准、框架、实施和相应应用也飞速向前发展。现在,网格计算的应用情形也正如web服务的早期情况,又或者是XML,表面上看来是缓慢发展,但是,一旦出现统一的标准和工具,将会出现爆炸式的发展。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是主干,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冃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通信网实现,因此通信网的发展备受瞩目。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制约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制约着政治

2、、经济、军事、文化等各行各业的发展,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通信网新技术及发展趋势,并将之应用于军事装备的设计和规划中,对于提高军事发展水平有重要意义。“三网”发展现状和趋势:1、通信网的发展趋势是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能够支持各类窄带和宽带、实时非实时、恒定速率和可变速率,尤其是多媒体业务。冃前规模最大的三大网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CATV)、计算机网,它们都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2、计算机网络虽能很好地支持数据业务,但实时性(QoS,服务质量)羌,宽带性不够,不支持电话和实时图像业务,网络管理的

3、安全性不够。3、电话网虽可高质量地支持话音业务,但带宽不够,所有的程控交换机均按传输话音的带宽设计(64kbit/s)o同时智能不够,虽有部分智能网业务(如800),但冃前还达不到计算机网络的智能。有线电视网虽然实时性和宽带能力均很好,但不能双向通信,无交换和网络管理。三种网都在逐步演变,使自己具备其他两网的优点。电信网通过采用光纤、xDSL、以太网和ATM,提供Internet的高速接入和交互多媒体业务;CATV铺设光缆,以更换同轴电缆,采用HFC技术进行双向化改造;网络公司围绕Internet技术建

4、网,力争在同一个网上支持全业务。冃前靠单一网络的发展,难以实现通信网的发展要求,因此提出“三网融合”的概念。“三网融合”不是指三网在物理上的兼并合一,而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即技术上互相渗透,网络层上实现互通,应用层上使用相同的协议,但运行和管理是分开的。三网将在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概念下,共同存在,向互通融合的趋势发展。“三网融合”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共享现有资源,为推动“三网融合”,ITU(国际电信联盟)捉岀了G1I概念,其目标是通过三网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网络,

5、满足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可接收的质量和费用,安全地享受多种业务(声音、数据、图像、影像等)。下一代网络中软交换、能动网和分布式而向对象的网络结构(DONA)将是新的发展思路。在现代通信新技术中,这里主耍介绍宽带网核心技术(IP与ATM)、接入网技术、光纤接入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及蓝牙、超宽带等无线通信技术。宽带网核心技术现有的电信网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窄带PSTN/ISDM和基于分组(信元)而向连接的宽带ATM网,它将日趋宽带化。宽带网的业务特点是:速率跨度大、业务突发性强、对差错敏感程度不同、

6、对时延敏感程度不同、多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o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电路交换虽然时延小、通信质量有保证、控制简单,但呼叫建立需要时间、带宽固定,不能适应不同速率的业务和突发业务,因而不适于宽带业务。分组交换带宽可变、统计复用资源利用率高,但时延大、协议复杂。部分适用于宽带业务。X.25是传统的分组交换,帧中继、ATM等均属于分组交换。目前,帧中继在国内外仍广泛应用,速率可达100Mbit/s,但由丁端到端的传输时延发生变化,只适用于非实时多媒体业务,且网络功能不够简单,差错控制

7、有限。ATM是一种而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属于异步传递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信息被分成信元来传递,而包含同一用户信息的信元不需要在传输链路上周期性地出现;它不进行逐段链路羌错和流量控制,面向连接,信头功能简单,信元长度小而固定,用户信息透明地穿过网络。ATM具有光纤的速率,误码率低,既支持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固定网,又支持移动网、卫星网等无线网;既支持核心网,又支持接入网。ATM最大的优势是与光纤连用,我国光纤的发展与SDH有关,现用的ATM均是基于光纤的。现阶段ATM最广泛的应用是利用其高速率大、容

8、量和支持多业务的优势,作为传送数据业务平台,完成链路层功能,但效率低。ATM支持各种业务,理论上可行,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许多问题,目前尚难以与IP桌面应用竞争。IP和ATM结合:IPOverATM,已广泛用于骨干网,但带宽管理、QoS机制尚不成熟。ATM将向MPLS演进,形成MPLS与传统ATM混合的网络结构,在未来的通信网中,扮演多业务接入的角色;卫星通信ATM将成为下一代卫星网络的标准;基于ATM的宽带光接入网ATM-PON(无源光网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