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课件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课件

ID:35373123

大小:63.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4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课件_第1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课件_第2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课件_第3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课件_第4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宋初文学(2课时)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宋初诗文对唐代文学的继承和模仿,是宋代文学发展的摸索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重点:王禹傅的诗、文;林逋的诗;西昆体的盛衰。难点: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教学方法:第一节自学,第二、三节略讲,第四节详讲。教学过程: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宋初文学》。这一章名为《宋初文学》,其实只有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宋初文学,后面几节介绍的都是诗文方面的情况,将标题改为《宋初诗文》似乎更加准确。宋代前期的词则放在第二章单独介绍。这样的编排,既突出了词在宋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也含有重视和加强宋代诗文研究的意味。宋初,指从公元960年北宋建国到宋仁宗庆历(10

2、41——1048)之前的一段时期。共七十余年,占了北宋(167年)将近一半的时间,占整个宋代(320年)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到了北宋中期,欧阳修等巨星相继登上文坛,待别是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宋代诗文的新纪元。苏东坡有一段话:“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见课本P19)这段话出自《六一居士集叙》。六一居士就是欧阳修。可见,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人物。反观欧阳修登上文坛之前的七十余年,虽然也有王禹傅这样的诗人、散文家,有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主张,但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一代诗风、文风。而那些在宋初风靡一时的作家,

3、如西昆体作家杨亿、刘筠、晚唐体作家九僧、林逋等,由于缺乏开拓精神,其文学成就其实有限。学习本章,我们应对宋诗中的“宋初三体”有所了解,即:白体、晚唐体、西昆体。宋初作家中,王禹傅的诗文成就比较突出。作品方面,我们重点学习王禹傅的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诗《对雪》、《村行》;以及林逋的诗《山园小梅》。第一节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王禹傍等人的散文柳开、穆修等人的复古思想我们教材上在提到“散文”这两个字的时候,体现的主要是现代人的观念。教材上对散文这-概念的使用有些混乱。请大家翻到教材的第19页,看第一节第一段笫二行,有这样一句话「'他们入宋以后的散文仍多为骈体。”这是将骈体文也

4、视为散文的一种。但是冇些时候,骈文与散文又被视为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文体。大家冋去以后,不妨翻一下这套教材第二卷第三编第八章,那一章题目为《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在那一章中,骈文与散文就被视为两种不同的文体。乂如本卷《宋代文学》第丁一章,题目为《南宋的散文和四六》,其中的散文也是散体文的意思。19页这句话中的“散文”二字改为“文章”要好一些。其实教材上的说法也不算错。导致混乱的的原因,主要在于古今散文观念的不同。我们今夭的散文观念是五四时期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和诗歌、小说、戏剧一样,是文学样式的一种。在我们今天的观念屮,散文和应用文是不同的。同学们写请假条,写总结,写

5、屮请,首先考虑的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让对方看得懂,文学性是次要的。但是在中国古代,许多应用性的文体都可以作为文学作品被收入文集。这容易导致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一味追求华美的词藻,而忽视文章的用途。这种倾向,在骈体文流行的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并不是说骈文不好。骈文形成于魏晋,从南北朝开始盛行起来。在骈文盛行时期,儿乎一切文章都可以用骈文的形式写作。到中唐吋期,韩愈、柳宗元大力提倡秦汉古文,倡导“古文运动”,这是对骈文泛滥的一种反拨。古文运动在当时影响很大,但没有从根本上压倒骈文。晚唐五代时期,骈文乂重新盛行起来。宋初承接晚唐五代的余绪,骈文盛行,文风浮靡华艳。宋代较早起来对吋

6、代文风提出不满的有柳开、王禹傅、穆修等人,其中王禹傅的散文创作成就较高,柳开、穆修虽然在理论上旗帜鲜明,但一味求古,实际创作水平并不高。王禹傅1、生平:王禹傅(954-1001),字元Z,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家世务农,父亲以磨制面粉为生。王禹傅自幼奋发求学,五岁能诗,九岁能文。相传济州从事毕士安有一次在筵席上出了一句诗:“鹦鹉能言难似凤”,座客皆不能对。碰巧王禹傅替他父亲给公府送面,来到阶下,竟不假思索地对了一句:“蜘蛛虽巧不如蚕”。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王禹傅三十岁时进士及第。初授成武县主簿,次年改知长洲县。太宗端拱元年(988),他被召赴京,任右拾遗、直史馆

7、。次年正月,太宗诏文武群臣各陈备边之策,他献《御戒十策》,三月,太宗亲试贡士,召他作歌,他写了《皇帝亲试贡士歌》,得到太宗的赞赏,被任命为左司谏、知制诰。这是他仕途上最得意的吋期。然而他没有利用谏官的职位阿谀奉承,以求自己青云直上,而是以国事为重,刈朝纲弊端不遗余力地抨击批评,因此得罪了皇帝,触怒了权贵,以致“八年三黜”。第一次被黜是在淳化二年(991)。妖尼道安诬告徐铉(事见《东都事略》卷三十八),王禹傅上书为徐铉辩护雪诬,触怒皇帝,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后召还京师,为翰林学士。第二次是太宗至道元年,因“谤讪”罪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