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浅谈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ID:35383832

大小:55.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_第1页
浅谈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_第2页
浅谈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浅谈概念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面、辐射全课的作用。一堂课的开头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点。通过简短的导入,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

2、会主动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索连接起来,把在传统教学中长期养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的恶习扭转过来,真正养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激趣引题使学生的自学探究增添乐趣和动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的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2实地观察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

3、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并且终年常绿。“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2.1抓关键词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儿个词语。我们教

4、师要帮助学纶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屮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2.2归纳法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

5、活的物质与能量”。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两个属性缺一不可。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2.3类比法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2.3.1近似概念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只有从木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和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屮降落到地面

6、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屮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Z…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2.3.2矛盾概念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2.3.3包含关系的概念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屮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

7、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口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2.3.4概念的广义和狭义有些概念,由于吋间、空间范围不同,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以上是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尝试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口主发现,方法让学生口主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