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变化

浅谈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变化

ID:35383907

大小:54.7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变化_第1页
浅谈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变化_第2页
浅谈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变化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变化浅谈高校新生入学后心理变化摘要:大学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学习特点、需处理的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大学新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心理、学习、生活等3个方面。对此,高校应积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词:入学前后;心理变化;大学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会给人的心理活动带来影响,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踏进大学校门,就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一切从陌生开始

2、探索,理解,体验。本文就结合大学生活和心理健康知识就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变化做一个粗浅的探讨。总结起来,大学新生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主耍存在以下4种心理。1目标迷失高中毕业时〃向大学进军〃的目标,以无怨无悔的苦读寒窗达到了目的,进入大学后无论是对自己追求的目标满意也罢、不满意也罢,新的目标或尚未确定,或尚不具体,不知道自己究竟去向何方。2无所适从大学的学习环境与初、高中有很大的差异,无论是管理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学们突然觉得不知道如何读书、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与

3、新同学相处,如何与老师接触。过去在初高中学习上得心应手的同学有可能突然找不到那种感觉了,有的同学也许感到自己一下子成了一个不受人管束,完全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空间和精力的〃自由人〃,感到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但有时又怀疑自己的独立能力,想依赖或依靠某一个人却依靠不上,产生一种无助感。3失宠感很多同学在屮学阶段十分优秀,同时通过激烈竞争的高考来到大学,得到父母亲朋以及社会的承认和赞誉,心理上口我意识较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会发现在群英荟萃的新集体中,他们的优势不存在了,有的不但不能名列前茅反而在一些方面滞后与他人

4、。因为一吋难以超越中学吋代的自我,感到苦闷,并为老师和家长的期盼给自己背上很沉重的心理负担。4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儿乎所有的大学生都经历了这一矛盾的冲突。刚入大学把一切想象得十分神秘、美好,〃优雅的环境、博学的师长、紧张的学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厚藏书的图书馆〃。当自己真正置身于现实的大学之中时,就会发现现实的大学有许多不完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的教师教学水平和方法不能令人满意;同学间个性迥杲,不易相处;师生关系不像中学那样密切,与任课教师接触机会较少,等等。为了防止入学后的心理变化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

5、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我们能够采取的措施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儿点。4.1从心开始为了维护大学新生健康的心理,应该对大学新生进行适应期的心理教育。作为新生,大学学习生活从心开始,加强对新牛的适应期心理教育,可以有效地缩短新牛的心理失衡期,为其整个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4.2从学习起步大学新生的适应期心理教育也可以通过对大学新牛所选专业的指导起步。各院系应该组织专业教师与学牛交流,解答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各种疑惑,尤其要向新生解释当前的学习对未来专业发展和就业的意义,从而使他们产牛持久的学习动力,消除空虚感和疑虑。专业指

6、导的展开应形成一定的机制,最好能定期进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很有帮助,并能及时解决学生所碰到的问题。4.3从生活入手给新生创造良好的入学环境非常重要。大学新生的适应期心理教育亦可以从生活入手。我们有必要为新生营造良好的入学氛围,为新纶的心理创造•个适应变化的缓冲空间。这种环境的营造要分别从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來体现。大学新生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來到陌生的大学校园,尽管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已经完成,但新生的心理与生理年龄往往并不同步,而此时新生放大的心理需求仍然是他人的关怀。因此,班主任要有心理教育的意

7、识,加强和新生的交流,给学生更多的关心、支持和理解,让新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有了他人的关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大学新生都容易解除,如果缺乏关怀,各种心理问题就会堆积、膨胀,心理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导致精神崩溃。此外,要重点关注贫困生和单亲家庭学生,防止他们因为生活上的问题成为心困生。有调查显示,贫困生和单亲家庭学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许多贫困生和单亲家庭学生成为心困生,并进而成为学困生,最终成为多困生。其实主要矛盾都是心理贫困造成的。心理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受经济和家庭条件所限,缺乏综合素质培

8、养,造成其适应能力差和人格方面的缺陷,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加强贫困纶和单亲家庭学纶的心理教育就要建立对他们的关怀机制,对他们的成长与成才进行积极导向,让他们从对生活的关注转为对学习的关注。同时,给贫困生和单亲家庭学生营造一个和同学平等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更多地体会到集体的关怀帮助,让他们自强、自立。编辑/哈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