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学老师工资多少

清代小学老师工资多少

ID:35386788

大小:93.7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4

清代小学老师工资多少_第1页
清代小学老师工资多少_第2页
清代小学老师工资多少_第3页
清代小学老师工资多少_第4页
清代小学老师工资多少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小学老师工资多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清代〃小学老师〃工资多少?康熙年间年收入不足22016-09-0713:36

2、北京青年报丨手机看国搜I打印丨收藏I打描到手机分享缩小放大核心提示:孩子王■就是小学老师。这话听着有点露骨,即一个人但凡能吃上饭■就别去当教书先生。这就让人纳闷儿了,清代小学老师的日常是啥样呢?《三字经》里有两句耳熟能详的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非常明白,生了孩子不送去学习,那是当爹的不对;教育不严格,孩子不成器,则要怪当老师的偷懒。把老师跟老爹相提并论,真是给足了老师面子。但清代老师的朋友圈中,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家有

3、半斗粮,不当孩子王。〃孩子王,就是小学老师。这话听着有点露骨,即一个人但凡能吃上饭,就别去当教书先生。这就让人纳闷儿了,清代小学老师的日常是啥样呢?工资福利有点尴尬中国古代的老师,根据学生受教育的不同程度而有相应的称呼。比如,启蒙老师叫做蒙师,传授经学的老师称为经师,科举制确立以后还有举业师。但不得不说,作为小孩最初受教育的领路人,蒙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清代,蒙师通常便是指塾师。按照当时的学塾制度,小孩到了一走年龄(4到7岁),便要送去接受教育。条件较好的家庭,请教书先生到家中来教育本族子弟,此为家塾;条件一般者,

4、把孩子送到有钱人出资开办的学校中,此为义塾;还有一种是教书先生筹资办校,学生自费前往学习,便是私塾。这些学塾的教书先生,统称塾师,可以理解为今天的小学老师。尽管各方都很肯定塾师的重要作用,但他们的工资福利实在有点尴尬。有人曾归纳,清代塾师的经济来源主要有束修、膳食和节敬三项。束修,便是工资,又是三者之中的最主要一项。即便如此,塾师的工资却并不怎么高。康熙时期,徽州府婺源县庆源村的塾师詹元祥,就在日记中记载过自己的年收入:1700年为1两6钱,1701年为4钱5分,1702年为2钱,1703年为1两7钱,1704年为8钱

5、,1705年为1两9钱7分。最高的时候还不到2两,何况个别年份还有跌落。真不知詹老师能不能养家糊口。有些发达地区塾师的待遇要好一些。比如,光绪初年苏州彭氏家塾发给老师的工资是每月六千文铜钱,约合4到6两白银,不知道比詹老师高到哪里去了。义塾老师可以"吃转饭"除了工资,膳食也是塾师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有的家庭在聘请塾师时,会特别说明可以管吃管住,或者提供一日两餐不管住。总之,只要能够管饭,就会显得诚心实意,条件优厚。还有的家庭,虽然不提供膳食,但可以折算成银两,变成工资的一部分发放。而在义塾中任教的老师,就没有这么好的条

6、件了。凡是上义塾的孩子,家庭本来就不怎么富裕,任凭哪一家恐怕也没有能力再额外担负起老师的吃饭问题。但不得不说,清代塾师的社会地位毕竟还是在那儿摆着,怎么也不会沦落到挨饿的地步。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义塾的老师可以轮流到学校附近的学生家吃饭,时人称为〃吃转饭〃,有点吃百家饭的感觉。而且,伙食质量普遍不差。据记载,农民平常不易吃肉,但给老师做饭送饭时,每顿必有肉有鱼有菜。菜是自己种的,鱼到河里捉,肉则到街上买。对那些离家较远的老师,大家还商定让老师在各家轮流吃住,或者吃在这家,住在那家。无论什么方式,塾师的吃饭问题总能够得到

7、解决,也就节省了相当一部分开支。束修和膳食都是塾师的基本收入,虽然数量不走,好在旱涝保收。相比之下”节敬并不是塾师的固定经济来源。一般来说,稍微有些条件的学塾都会在几个重要节日向老师送点银两,比如清明、端午、七夕、重阳,俗称四节礼。有的地方,还会加上夏至、冬至和中秋,凑成七节礼。节敬的数额多寡不一,从几十文到几千文,加起来基本不会超过全年的束修。当然,也免不了一些学塾实在囊中羞涩,基本工资之外没有什么节敬,那塾师们也没办法,私下里面只能抱怨几句〃节礼包分文未见〃。想想也真是有点悲催。塾师的待遇之所以微薄,很大程度上取决

8、于他们并没有获得士绅身份。通常来说,假如一位老兄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秀才功名,那回到乡里也算是有身份的人。即便当个塾师,工资也不至于太寒酸。而一些连秀才头衔也没有的老师,读书作文的水平确实不怎么高。虽然教育小孩子绰绰有余,但在别人眼中往往也就这般身价了。昔日之师,今日弟子单从收入上来说,塾师的生活无疑有些清苦。但在尊师重道的风气下,塾师的尊严还是可以得到基本保障和敬重这也让塾师们倍感欣慰。在我们的印象中,教书先生往往是戴着一顶瓜皮/」帽,留着一把胡须,手中拿把戒尺,摇头晃脑带着一帮小孩背经读史。有不听话或背书不给力的熊

9、孩子,免不了被打手心、抽屁股。塾师的威严,在这里完美展现出来。塾师也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塾师的威严,既是他们对付小孩的手段,也是自己骄傲的资本。清末科举制度废除之后,原来的私塾纷纷关闭,新式的学堂相继成立。一些曾在私塾教书的老先生们,顿时失了业,只好到新式学堂里另起炉灶,学习新知识。而这些新学堂的〃老师〃们,虽然有的留学东洋,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