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ID:35401785

大小:85.49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3-24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重启示和彖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乂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诗和禅的沟通,表血

2、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Z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元好问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另一方面是以禅喻诗。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Z为“禅言诗”。这些诗

3、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尚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楞严经》曰:“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咅,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是此诗之本。这个比喻本来就有趣,经苏轼点化后更有机锋。在儿童般天真的发问中,包含着耐人寻思的理趣。更值得研究的是另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例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远处的人语衬托着山的空寂,

4、密林里漏下一线落日的返照。那微弱的光洒在碧绿的苔薛上,显得多么冷清!青苔对这阳光并不陌生,黎明时分,亭午时分,都曾受过它的照射。现在到了黄昏,它又照来了。然而这次复返,它的亮度、热度和色调都发生了变化。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体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这是传统的说法,比较笼统。细分起来,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

5、禅参诗是用参禅的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來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不同的三种以禅喻诗,前人把它们混在一起,所以讲不清楚。(节选自袁行需《诗与禅》)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与禅虽然归趣不同,分别属于文学和宗教,但在“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重启示和彖喻”和“追求言外之意”等方面是相通的。B.禅宗在唐代确立之后,一方面诗人因受到禅的影响而在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禅理、禅趣,另一方血禅师的诗歌也表现了对现实人生

6、的关注,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C.禅赋了诗以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从而提升了诗歌的品位,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焕然一新。D.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來似乎是双向的,但是诗赋了禅的只是外在的形式,由此可见,诗对禅的影响不如禅对诗的影响那么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文章引用这两句诗形彖地说明诗和禅的相互作用,表明了二者相互依赖的关系。B.《楞严经》中“臂如琴瑟琵琶,虽有妙咅,若无妙指,终不能发”这几句话,用“妙音”“妙指”有趣的比喻,本意是

7、为了说明佛理的。C.虽然“禅言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但苏轼富有理趣的《琴诗》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它本于《楞严经》而又高于《楞严经》,用诗的形式巧妙点化,更有机锋。D.王维的《鹿柴》并没有谈禅,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字面上就使人联想到禅宗重视的“返照”,诗中清静虚空的心境更为禅宗所提倡,堪称“以禅入诗”的佳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多“禅言诗”之所以并无可取Z处,是因为这些诗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歌的形式却没有诗歌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甚至不能算是诗。B.禅对诗的渗透包括以禅入

8、诗和以禅喻诗两大方面,以禅喻诗细分乂包括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三种。A.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这三种以禅喻诗的方式虽然有区别,但都体现了禅刈•诗的渗透。B.以禅参诗重在诗歌作品的阅读欣赏,以禅衡诗重在诗歌高低的品评,以禅论诗重在对诗歌奥妙的论述。【答案】1.C2.A3.D【解析】1.试题分析:C“提升了诗歌的品味”“使诗歌的面貌焕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