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ID:35401952

大小:80.93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4

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北省长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1.《礼记》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日常行为注重伦理道德②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③古人重视生活技能教育④古人重视家庭教育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一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说明古代的教育内容重视家庭教育、伦理道德、生活技能的教育,故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排除。所以答案选B。点睛:本题是个组合型的选择题;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现了以思想统一促政治统一;因此所

2、有包含②的都不选,从而得出正确答案。2.传入屮国后的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C.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D.佛教借助儒学实现屮国化【答案】D【解析】佛教思想传入屮国,具体的经文屡遭改动,体现了佛教的屮国化,没有体现士人的抵制,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儒学的发展问题,故B项错误;仅从经文的改变,不能说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故C项错误;佛教的经文改变,体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时吸收了儒家伦理主张,故D项正确。点睛:“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

3、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佛经译文的改动,体现岀佛教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逐渐本土化。3.“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悄,”这首诗反映了()A.老子的“无为而治”B.荀子的“天行有常”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D.朱熹的“格物致知”【答案】C【解析】材料“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反映了反对向客观事物探究真理的主张,即心外无物,属于心学,故C项正确。老子的“无为而治”属于无为统治政策的主张,与材料无关,故A项排除。“天行有常”主张自然界有英客观规律,不符合材料,故B选排除。“格物致知”主张探究事物,不符合心学主张,故D项排除。

4、4.贵州有一种说法:“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八不归家”不是指初八不回家,“八”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忘记了这做人根本的“八端”就无颜回家。材料反映了()A.儒家思想的政治化B.儒家思想的法律化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突出儒家思想为政治服务的信息,故A项错误;古代中国“外儒内法”,儒法并施,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的道德教化功能,故B项错误;“八端”是规范人行为处世的道徳准则,也是儒家道徳教育的重要内容,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儒家思想的官方化,故D项错误。5.古代思想家唐甄大胆指责专制君主和官员,视其为盗贼。同时他又大谈为君Z道节俭、

5、用贤、纳谏、重民、明赏罚等。这反映了唐甄()A.跳出了传统儒家的窠臼B.具有“君主立宪”的思想的萌芽C.“经世致用”思想的进步D.缺乏反封建的建构蓝图【答案】D【解析】从材料“指责专制君主和官员”“又大谈为君Z道节俭、用贤、纳谏、重民、明赏罚等”可看出,唐甄在批判之余无法提出有效的建设性意见,他的方案述是儒家传统的那一套,故D项正确,八项错误;材料没有言及对君权约束所以与立宪毫无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项排除。点睛:材料“指责专制君主和官员”“又大谈为君之道节俭、用贤、纳谏、重民、明赏罚等”反映唐甄既批判君主专制,但乂大谈儒家为君之道;从中分析出止确答案。6

6、.古代某位思想家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要以一种“悲哀”的心情來对待;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答案】B【解析】材料中“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说明老子主张不能轻易用战争这种激进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出应该恬淡为上的人生态度,题干中“就是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Z'”说明老子认为胜而不美,故B项正确;题干屮“迫不得已用兵”说明老子认为最终还是可以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提到了对待战争应

7、该持怎样的态度,而没有谈到欲望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中“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轻易运用武力”说明老子是反对战争的,与刚柔并济不符,故D项错误。5.战国时法家曾经有一个比喻:“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而不争也。”这一比喻实质是主张()A.严刑峻法B.保护物权C.奖励军功D.舍利取义【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意思是指兔子在街上跑,很多人在追,集市上兔子那么多,却看也不看,不是不想要,是那些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