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1讲戊戌变法考点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1讲戊戌变法考点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ID:35407999

大小:59.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4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1讲戊戌变法考点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_第1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1讲戊戌变法考点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_第2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1讲戊戌变法考点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_第3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1讲戊戌变法考点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_第4页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1讲戊戌变法考点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51讲戊戌变法考点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选修一第51讲戊戌变法考点导学扬帆启程的导航灯主干知识梳理n考点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社会根源①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大规模对中国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②清政府统治危机:清政府的财政危机FI益严重,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①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屮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系统阐述变法理论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主张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

2、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③严复:借进化论阐明变法主张,认为只有变法,才能“自强保种”2.变法过程(1)开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共同领导“公车上书”,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2)准备: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引起光绪帝的强烈共鸣。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在其影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3)高潮一一百日维新①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②主

3、要内容内容作用政治鼓励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经济屮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建立新式军队,按新法练兵;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

4、统治秩序3.变法失败(1)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B,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搜捕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法,“百日维新”宣告失败。(2)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强大具体原因(1)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2)脱离群众,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广泛发动群众(3)改革的范闱过大,树敌太多,急于求成,缺乏政治策略(4)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改革血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5)企图用和平

5、、合法的手段取得成功,缺乏彻底变革的勇气4.历史教训: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5.历史意义积极的①政治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②思想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③经济有利于屮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⑤习俗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釆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予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

6、民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变法,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性质,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所以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随堂验收学以致用的训练营1.百Fl维新是屮国近代政治改革的一次重大实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帝下谕旨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后,短时间内上书次数猛增至三百多人次。他们中的大多数不了解公文程式,开出了长长的救吋方,建策往往同时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社会、财政等等诸多方面。然

7、而,正是他们的参与,使得戊戌变法有了更大的展开面,波及更多人的内心。方案种种,对策多多,却没有一条清晰的改革思路,对彼得、明治的模仿也只能是外貌,而不详其真精神。——摘编白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材料二法之为用,其先后缓急,当视英所遇之吋。吋安则局缓,吋危则局急。而中外风气,号为讲求时务者,皆务搜求新异之说,以为迎合上意之具。臣愿我皇上于广开言路之下,必持一安危缓急之定见,必以求实为先,勿为好奇所动。愚臣之意,究以练兵造械为至急之图。环顾诸臣,其老成者既苦于素无学术,其新进者又苦于未经历练。故于奏对之次,颇怀有君

8、无臣之忧。——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C材料一、二对这一举措实施屮暴露出的问题有何共同看法?(2)材料二屮关于变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关于政治改革的借鉴价值。1.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