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 :【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ID:35412116

大小:391.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3-24

精品 :【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精品 :【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精品 :【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精品 :【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精品 :【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 :【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庆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诗歌传统中,和谐世界是诗人们从来追求的境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村,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在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是“气”,万物都是禀赋了“道”而成了自然本性“德”,又禀赋了“气”而成了形态和形体之“形”。《老子·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2、,道法自然。”这种以自然为法的精神影响了历代的中国诗人,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在许多优秀诗人的笔下,成为他们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种境界的追求和创作实践,在中华优秀的诗歌长河中,形成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的流派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范成大的“信步随芳草,迷途问小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3、悠然见南山”等这些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基因,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理想和生命追求。这种创作实绩经过历代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中国诗歌传统的重要理论主流。唐代王昌齡首提“意境”一词,并称“理入景体”“景物兼意入兴”;宋代范希文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代谢榛提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到了晚清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完成了意境之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大诗人所造之境

4、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些为我们熟知又为许多人淡忘的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诗歌理论重要的内核:意境说。这种美学理想,表现的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形,交相融洽,高度统一,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而其反映和表现的人类理想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境界。作为中华诗歌传统中重要的财富,当代中国诗人十分重视在创作中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创造出更美、更加富于艺术魁力的诗篇。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范例。昌耀创作的大量诗篇,表现了青藏高原神奇的高山大川和

5、人文精神,展示了高原大自然的天地精神和在这种精神熏陶下的人性魅力。昌耀在《答记者张晓颖问》文中写道:“青海的大自然,青海壮美的山河,也给我的诗注入了一种阳刚之气,这对我的诗的风格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青藏高原养育了昌耀这位诗人,诗人昌耀又用笔创造了一座新的高原。(摘编自《中华读书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和谐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的题材,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B.我国诗歌创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老子“道法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C.在中华优秀诗歌长河中,各大流派均有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6、的诗歌佳句。D.“意境说”这一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重要理论直到晚清王国维才最后完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为依据,论证诗歌的创作要坚持以自然为法的精神。B.关于如何创作与享受诗歌,文章先引出话题,接着逐层分析,最后举例进行印证C.文章采用大量的举例论证,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诗歌创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D.文章从思想源头入手,把创作实绩和理论举要结合起来,揭示了中华诗歌的传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就可能不会出现山水、边塞和田园等诗

7、派。B.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基因。C.人与自然一旦失去和谐,中国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也会跟着失去其作用。D.是青藏高原神奇的高山大川和人文精神孕育出了当代著名的青海诗人昌耀。【答案】1.D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和谐既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重要的题材

8、,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错误,选项扩大范围。原文第一段是说“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村,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B项,“我国诗歌创作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老子‘道法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错误,选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二段表述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