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复习资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复习资料

ID:35414855

大小:57.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复习资料_第1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复习资料_第2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复习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油田水:广义:油气田区域(含油气结构)内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狭义:油气出范围内直接与油(气)层连通的地下水。2、干酪根:不溶于碱、非氧化型酸和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而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组分称为沥青。3、门限温度:生油数量开始显著增长时的温度;通常都在50-120度。4、烧源岩:曾经产出并排除了足以形成工业性油、气聚集之烧类的细粒沉积。5、生油岩系:在一定的地史阶段相同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的一套生油岩与非生油岩的岩性组合。6、储集岩: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储

2、存并在其中渗滤的岩石。7、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儿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互相连通关系。8、生储盖组合:指在地层剖而中紧密相邻的包括生油层、储层和盖层的一个有规律的组合。9、二次运移:石油和天然气进入输导层或储层以后的一切运移。10、圈闭:地下储集岩中能够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容器,它由储层、盖层和遮挡条件三个部分构成。11>油气藏: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一水(或气一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12、含油气盆地: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富集成为工业性油气出的盆地。13

3、、油气聚集带:与大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气出带(群)。14、油气再分布:油气在新条件下发生再运移和再聚集的过程。15、次生油气藏:原生油气藏遭破坏后油气再次运移、重新聚集起来形成的油气藏。16、非常规油气资源:指目前还不能完全用常规方法和技术进行勘探和开发与加工的部分油气,如油页岩、重油、油砂矿、煤层气、页岩气、致密砂岩气、生物气、甲烷水合物等。17、油气运移:油气在地层条件下受到某种自然动力的驱动而发生的位置转移。18、初次运移:桂源岩中生成的油气从绘源岩中排出的过程。19、相对渗透率:岩石中多相流体

4、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岩石绝对渗透率之比值。20、闭合度:圈闭最高点到溢出点之间的海拔高度。简答题1、海相石油和陆相石油的区别。从以下几个点作答:①石油类型:海相:以芳香一中间型、石蜡一环烷型为主;陆相:以石蜡型为主,部分为石蜡一环烷型。②含蜡量:海相石油含蜡量低于陆相石油。③含硫量:海相石油为高硫石油,陆相石油含硫量较低。④锐、银含量及比值:海相石油饥、银含量高。且V/Ni>l,为海相石油;V/N<1,为陆相石油。⑤碳稳定同位素分布:海相石油的值一般大于一27%,陆相石油的值一般小于一

5、29%o2、索蒂的干酪根分类法。根据H/C、0/C原子比将干酪根分为三个类型。I型干酪根:H/C原子比高,0/C原子比低,以链状结构较多为特征。富含脂类化合物,主要來源于水生低等浮游生物。生绘潜力大。III型干酪根:H/C原子比低,0/C原子比高,以芳香结构为特征。主要來源于陆生高等植物,生油潜力小,但可生成天然气。II型干酪根:H/C、0/C原子比介于I型和III型之间,属混合型或过渡型干酪根,其生坯潜力视其接近I型或接近III型而异。3、影响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①碎屑岩储层:沉积作用

6、主要通过沉积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物对储层物性产生影响。1沉积作用对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度、充填的杂基含量都有控制作用。这些因素对储层物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成岩后牛作用可以改造碎屑岩在沉积时形成的原生孔隙,也可以完全堵塞原生孔隙,或溶蚀可溶矿物而形成次生溶蚀孔隙。a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是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衰减的主要因素。b胶结作用是砂岩川碎屑颗粒相互连接的过程,所以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重要因素ZOC溶解作用常形成次生溶蚀孔隙,增加储层孔隙空间②碳酸盐岩储层:1沉积环境(介质的

7、水动力条件)影响碳酸盐岩原生孔隙发育的因素是沉积环境,即介质的水动力条件。水动力能量越强,原生孔隙发育越好。2成岩后生作用a碳酸盐岩孔隙的形成和发育情况与地下水的溶解作用和淋滤作用关系密切,这是因为碳酸盐岩的易溶性。b重结晶作用是致密、细粒结构的岩石变为粗粒结构的、疏松、多晶间孔隙的岩石。c白云石化作用被认为会引起孔隙度的增加。d压实和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主要其破坏作用,同碎屑岩。3构造因素(构造裂缝)裂缝既是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更重要的是油气渗透的重要通道。总结:碳酸盐储层和碎屑岩储层的比

8、较:前者储集空间类型多,影响因素多,次生变化大,致使碳酸盐岩储层比砂岩储层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等特点。详情见书P137。4、二次运移的动力和阻力。a由于储层一般是在水中沉积并且被水所充满的,故储集岩一般是亲水的。石油和天然气在亲水的储集岩中运移吋,毛细管力一般起阻力作用。b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密度都比水小,在含水储层中,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仍然垂直向上。所以此时浮力为动力,重力为阻力。油气在孔隙性地层中运移时,由于存在狭窄的喉道,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