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勇——从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看中国的发展

知耻而后勇——从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看中国的发展

ID:35419266

大小:58.6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知耻而后勇——从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看中国的发展_第1页
知耻而后勇——从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看中国的发展_第2页
知耻而后勇——从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看中国的发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知耻而后勇——从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看中国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知耻而后勇——从近代中日两次战争看中国的发展日木侵华,无疑是中国史上一大屈辱史。然而,有过而反思,知耻而后勇。炎黄子孙总会在一次次的错误屮成长,屮华民族也成功地在一次次的跌倒屮爬起。甲午战争敲开了日本侵华的大门,爆发之初,清政府消极避战的态度无疑给了日木乘胜追击的机会。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时,声称“不准有示弱语”的慈禧大发雷霆,清政府在战场上失利吋,慈禧竟以避战的态度请求外国出面干涉,甚至不惜割地,力求尽早结束战争,而极力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前线的将士殊死搏斗,紫禁城里太后寿宴,歌舞升平,更冇“听戏三日、诸事延搁”的笑话。避让无法换来永久的安宁。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不应心存侥幸,更不

2、能以割地赔款来换取一吋享乐。军阀的出现,虽说在某段时间曾造成百姓的生灵涂炭,但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虽割据一方,但在中华名族的最后关头,他们都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带领地方好男儿奔赴抗日前线。无论是出于保存自己的地盘,还是发自于一片爱国Z心,当抗日战争爆发时,这些地方实力派开始握手言和,枪口一致对外,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他们用屮国人的铁骨铮铮捍卫了民族尊严。他们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因而,大敌当前,不能只在乎个人私利。只有搁置争议、一-致对外,才能真止维护国家利益。一个民族若是没冇团结统一、一致对外的精神,那必然是不堪一击的散沙。随着日本侵略的越发野蛮,中华民族走向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民族矛

3、厉上升为主要矛盾,各民族各阶层统一成为历史必然。因为,唯有各党派各阶级各团体的人民统i起來,才能形成最大的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抗口民族统一•战线的核心,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发展。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屮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屮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口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

4、之中。民族I才I结的统一力量带领中华儿女走向了最终的胜利。不得不说,战争的胜利根木上取决于不断趋于正确方向发展的思想,思想的不断变革,仁人志士的出现,无疑为抗日的洪流注入新鲜血液。思想是发展的基石。纵观占今,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思想的开明。一个思想腐朽闭塞的时代,英进步也必然缓慢其至停滞。清末乾嘉以来,清廷思想专制高压政策,士大夫们中传统儒学的担当卅:运之精神和士气日益蜷缩,思想被浮夸空疏的文体和枯燥繁琐的考据纠缠住了。轻视科技,重农抑商等等思想使得商业发展举步维艰。与此同时,乾、嘉、道三代皇帝仍死抱着夜郎式的自矜心理,提出和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然拒绝与“蛮貂夷狄”进行实质性的政治经

5、济以及思想文化方而的交流。思想的闭锁和腐朽,加速了帝国的衰落。广国灭种的危急形势迫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找新的救国救民道路。代表之一的戊戌变法,述未完全推行开来便因损害到守I口派利益而失败。然而,仁人志士并未消失,思想变革仍旧继续着。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大力提倡尊孔读经,为了对他予以支持,中外反动派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1912年起,他们在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出版《不忍杂志》和《孔教会杂志》等。康冇为还要求定孔教为“国教”,宣扬“冇孔教乃有中国,散孔教势无中国矣”。但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以陈独秀、李大钊

6、、鲁迅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进步知识分子团结在《新青年》周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从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向封建复古势力进行猛烈的冲击。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了学说,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捉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捉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新青年》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新文化运动极大地宣传了西方的进步文化。以后,艺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新型的革命阶级的要求,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思想的变革

7、带来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巴黎和会”上,中国曾试图夺冋部分主权,遭到拒绝后,北洋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并焚烧北洋军阀政府交通总长曹汝霖的私宅赵家楼,痛打当时正在曹宅的驻口公使章宗祥。军阀政府派军警镇压后,北京学生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