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美卫试讲教案

秦美卫试讲教案

ID:35436368

大小:57.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4

秦美卫试讲教案_第1页
秦美卫试讲教案_第2页
秦美卫试讲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秦美卫试讲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桥之美》教案试讲2013级汉语言文学1班秦美卫学号:113333340134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3.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桥在不同环境屮的不同审美效果分析,指导学生获得一些美学基本知识;品味文中诗意的语言。三、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猜一猜我们学校一处标志性建筑物。(出示我院拂柳桥图片,老师站在桥上的照片)2.欣赏一组桥梁图片,感受桥梁之美。(图片分别是:武汉长江

2、大桥、卢沟桥、广西风雨桥)3•引出课题。(岀示“教学导言”幻灯片)导语:4.介绍作者情况。(-)学生默读或者册读课文,二选一,2分钟要求:1•思考:在作家看来“桥”美在何处?2.请划出揭示“桥之美”的文句。(三)品读课文: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桥的美,缘丁桥在不同环境屮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幻灯片岀示中心句)2.你是否划出揭示“桥之美”的句子?请读一读。品读句子。3•为了说明桥Z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了?(先请同学回答,再归纳)举例说明:①•石桥与苇丛配合;②.石桥与细柳合作;③•石桥与水面配合;④风雨桥与廊亭相映;⑤.以及《清明上河图》屮的桥、人造索桥段,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3、4.重点研读笫4段,老师配乐朗读第4段,同时要求学生学习观赏四幅画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赏析、品味“桥之美”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阴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②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

4、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Z分,有动静Z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Z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廉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來烘托了。③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岀现一座长桥,卧龙-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具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吋,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

5、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貝有了生命④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而上盖有鳩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以上例子屮,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学习方法]:探究合作学习五、小结课文写作方法作者认为桥美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吴

6、冠中老先生以其画家独冇的眼光给我们品评了桥之美,先总的说了美在哪里——桥Z美主要在于和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注意到块、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然后举了一些实例,说明了什么样的桥梁才是美丽的。条理清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导我们对这些人类的智慧结晶进行了欣赏。其实,生活屮有许多美的事物,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屮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桥Z美》是一篇带冇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屮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例子来说明。举例吋,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六、总结学完

7、课文你有何感想?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提示:作者为什么能把桥写得如此美呢?因为作者善于观察、倾注感情)1、桥梁除了具冇实用功能外,还具冇审美功能;2、生活周围本身就有饱含画意的景致,只是自己缺少发现美的眼睛;3、文屮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还可以把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对某一处自然风景及室内布置进行一番美的品评;4、孤立的美固然很美,但与周围环境和谐交融才是美的极致……同学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