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诗歌每日一读

考前诗歌每日一读

ID:35437780

大小:79.0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4

考前诗歌每日一读_第1页
考前诗歌每日一读_第2页
考前诗歌每日一读_第3页
考前诗歌每日一读_第4页
考前诗歌每日一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前诗歌每日一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彳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用典)【注释】⑴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⑵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⑶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4)“单于”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笫一,信朝廷羽仪乎?'故吋称三绝。”德宗吋他曾“入蕃会盟使”,至

2、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才众多,不止苏氏。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赏析】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屮,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

3、“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口然不作儿女Z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风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苏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4、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吋吋冋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曲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吋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了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冇所闻,而月.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乂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

5、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红梅(咏物诗)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馀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赏析1】苏轼写梅花的诗并不多,但这首《红梅》却堪称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诗前半段,“怕”、“贪”、“恐”、“故作”,等字,将一枝红梅描摹的像人一样生动。红梅也怕愁、也贪睡、也懂入时、也知“故作”。姿态性情,无不毕现。这些都应是人的性情,却都被安在红梅的身上,可孰料这么一來,却将红梅不愿与

6、俗芳同艳、却又故作俗色与群芳相处无间的性情表霜出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他的朴实。“尚馀孤瘦雪霜姿”,则是她的出世脱俗、她的洁身自好、她的高贵纯洁,但决不高傲跋扈。第三句“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她的高贵不愿随流。“无端”二字用得实在是好,酒晕竟“无端”上了玉肌,但从第三旬看,到底写人写花已不甚了然,但是我们一联想到红梅,于洁口Z中透出微微的红意,那不止如饮酒后微红的肌肤吗?这是全诗唯一一处正

7、面描写红梅外表的句子,而这种描摹也实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没有过多的笔墨,就直接说她是饮酒后微红的肌肤!愚意以为此当为描述红梅的最佳语句。结合整个笫三句,说的够清楚了,作者就是要把红梅给人化,把人给寓于红梅Z屮,具体是什么人,不可知也,可以是瞻仰前辈风流名仕、也可以是“余以口况也”!他说的就是人也要有红梅那种高情,那种纯洁。最后一句,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对外表枝叶的描绘。【赏析2】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

8、尚,受到世人猜忌。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自恐”句点时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经丿力惊险的诗人,对忠而获咎的境遇难以释怀。一个“恐”字,乃点睛z笔,点出了心灵痛苦的印记。“冰容”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孤傲超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