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

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

ID:35441115

大小:58.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_第1页
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_第2页
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_第3页
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摘耍为了调整海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的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2012年开展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技术研究,探索海水池塘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投放平均尾重60g的罗非鱼1450尾和平均体长6cm的大黄鱼60尾,通过5个月的饲养,罗非鱼平均尾重600g,最大个体1000g,成活率达96.6%,大黄鱼平均尾重54g,最大个体72g,成活率达88.3%o关键词罗非鱼;大黄鱼;池塘海水;健康生态养殖;混养中图分类号S96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2、07-5739(2013)02-0262-01罗非鱼属餉形目鲫鱼科罗非鱼属,是以植物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饲料来源广、耐盐性强等优点,是世界上养殖比较普遍的鱼类之一,海水养殖罗非鱼市场前景广阔。大黄鱼属餉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目前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优良种类之一。池塘主养罗非鱼模式比较普遍,但罗非鱼与大黄鱼混养却很少见到报道。笔者于2012年5-10月在江苏省海水增养殖技术及苗种屮心内进行罗非鱼与大黄鱼池塘混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3、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土池1口,长方形,南北走向,面积为1334m2,水深2m,池底平坦,底质为黏土,淤泥5〜10cm,用水为深井水和新鲜海水,无毒,无污染,配置水车式增氧机1台。1.2清塘消毒放养前15d(5月18日)用漂白粉湿法对池塘进行彻底消毒,7d后排干池底消毒水,注水至60cm(盐度调至10)备用。1.3鱼种来源罗非鱼鱼种购自江苏省海安县,大黄鱼鱼种由江苏省海水增养殖技术及苗种中心培育。1.4鱼种放养2012年5月22日放养平均规格为60g/尾的罗非鱼1450尾,放养时水温18〜21°C,盐度为10。2

4、012年7月25日放养平均规格为6cm/尾的大黄鱼60尾,鱼苗鳍鳞完整、活动能力强、无疾病。放养时水温26.5-28.0°C,盐度为24。1.5投喂1.5.1饲料。罗非鱼全期投喂全价浮性饲料,大黄鱼全期以大型浮游生物和脊尾口虾为主。1.5.2驯化。罗非鱼由淡水转入海水养殖必须进行盐度驯化。采取逐步提高盐度可使其适应在较高盐度的海水中工活。具体做法是:先把淡水中养殖的罗非鱼直接放入盐度为10的半咸水中暂养7d,再以5的梯度分段驯化直至养殖盐度。在驯化前2〜3d应停止喂食,防止驯化时摄食和排便,并严防鱼体受伤,以免海水从

5、鱼口、肛门和伤口处进入鱼体,造成内部器官脱水而死T±[l-2]o1.5.3投饲量和投喂次数。日投饵量可以按照公式(池塘鱼重量X投饵率)进行计算,实际投饵量要根据天气和鱼摄食状况确定,罗非鱼的投饵率、投饵次数、饵料粒径及投饵量见表1。大黄鱼的摄食特点是速度缓慢,摄食量少,全期没有人工投饵,主要依靠池塘海水中的大型浮游生物和脊尾白虾苗[3]o1.6H常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池塘水色变化和鱼的牛长动态包括摄食与活动情况,防止鱼浮头,特别是罗非鱼一旦浮头,需要很长吋间才能恢复正常摄食。发现死鱼要及吋捞出深埋,做好养

6、鱼记录。注意水质的调节,定期换水,不能使水过肥,透明度保持在20〜40cmo8-10刀每刀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为50%,6-7刀水深保持在1.2〜1.5m,8月之后水深保持在2ni左右。H常管理应做到科学投饵,选择优质饵料,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四定原则,以鱼30min内吃完为宜。一般天气晴朗可多投、阴雨天可少投、天气闷热雷雨Z前应停止投饵。水色好、水质肥爽可正常投饵,水色淡可增加投饵量,水色过浓应减少投饵量并及时注入新水,鱼病治疗期间投饵量应适当控制[4-5]o要保持水屮溶解氧的正常水平,除了要保持水屮一定

7、量的浮游植物,还要经常开启增氧机。6月Z后定期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增氧机1〜2h,以打破水的热阻力增加下层水的溶氧量。8月之后每天晚上开增氧机。1.7检查与记录每月检查鱼的生长情况,记录天气、水温、投饵、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吋处理。每月对检测的鱼进行计数、称重,计算出存塘量、饵料系数、投饵量。1.8鱼病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罗非鱼常见病害有车轮虫病、爱德华氏菌病烂鲍病等,大黄鱼的疾病包括细菌病、寄生虫病以及生物敌害。高温期容易发弧菌病,肠炎病和球菌病也时有发生,一些纤毛虫常寄生于大黄鱼的鲤部和皮肤肌肉等部,造

8、成呼吸困难、肌肤腐烂,引发大批死亡。坚持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5d用二氧化氯消毒水体1次,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6]。2结果与分析2012年10月25H起捕,收获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罗非鱼在海水中养殖,仍然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其出塘规格(600g/尾),是开始放养时(60g/尾)的10倍,成活率高,达96.6%o7月25R放养的平均体长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