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年产10万吨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ID:35447720

大小:70.19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24

年产10万吨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1页
年产10万吨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2页
年产10万吨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3页
年产10万吨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4页
年产10万吨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年产10万吨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年产10万吨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生物碳肥(腐殖土)项目背景在新的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下,中国制造的优势何在?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如何实现?世界第一的制造业规模,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强大的综合配套能力,亿万高素质的制造业大军,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等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以及13亿人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这些仍然是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是中国制造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和条件。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生物碳肥(腐殖

2、土)生产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苏州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苏州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苏州,古称吴,简称为苏,又称姑苏、平江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

3、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苏州人多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截至2015年,苏州下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全市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o2016年

4、1月,苏州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6年2月,苏州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苏州某工业园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43348.33平方米(折合约64.99亩),净用地面积43348.33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64.99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生物碳肥(腐殖土)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生物碳肥(腐殖土)制

5、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9.07%,建筑容积率1.0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30%,固定资产投资强度243.22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之所以我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很大程度上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我国“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形成;二是发展初级阶段人们向往致富的愿望极为迫切,追求速度与规模,但也导致了对

6、资源、环境、能耗等问题的认识不足。当下,需要正视的是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无法承受之重。如此背景下,中国制造要寻求转型升级,就必须在方向、重点等关键环节探索规划全新的应对之策并且及时推进予以落地实施。(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兴产业因其产业链较长,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可以说每一项重大技术的突破都会带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但要注意的是,新兴产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科研投入,人才培养,人才引进,重大科研技术转化等方面的高标准与高要求,因此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

7、产业中的部分短板,尤其是高尖端人才队伍的培养与技术突破,后续依然需要下大力气推进。(三)经济新常态这些年,为推动绿色发展,中央积极谋划顶层设计、持续加大投入,做了许多工作。各地各部门亦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然而,相比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今后的任务更重,时间更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这一关键时期,必须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的突破,抓紧构建起绿色发展的大格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五、项目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8、本期工程项目净用地面积43348.33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5605.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648.78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4728.16平方米,根据测算:计容建筑面积44648.78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绿化面积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43348.33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本期工程项目计划购置生产及检测设备共计102台(套),设备购置费396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