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吨pvc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年产200吨pvc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ID:35462394

大小:65.0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3-24

年产200吨pvc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1页
年产200吨pvc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2页
年产200吨pvc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3页
年产200吨pvc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4页
年产200吨pvc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年产200吨pvc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年产200吨PVC软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一、PVC软管项目背景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和战略的实现,有4个重要的基点。一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企业活力、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二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构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创业创新;三是着力提高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实现制造业发展的动能转换;四是进一步扩大开放,在开放的环境下开展公平双赢的国际合作,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并为世界制造业的变革作出中国贡献。《中国制造2025》强调,在开放的环境下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调动制造业自身的

2、积极性和活力,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的提高。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PVC软管生产制造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孝感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孝感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孝感,简称孝,中国唯座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中国孝文化之乡,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也是中部地

3、区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在湖北省排名前六位。孝感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江之东,与湖北省会城市武汉接壤,距离武汉市中心约6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0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现辖孝南区、云梦、大悟、孝昌四个区县、应城、安陆两个县级市以及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和七个省级开发区,代管汉川市。全市面积89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6.13万,其中孝感城区人口55万,常住人口90万。(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孝感某工业园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15574.

4、45平方米(折合约23.35亩),净用地面积15574.4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23.35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PVC软管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PVC软管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58%,建筑容积率1.5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44%,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54.96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1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

5、造2025经济体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包含产业结构、财税体制、货币金融体制、企业制度,等等。其中,产业结构与产业体系是核心。在人类进入新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至为重要的是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规律使然,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人类运用智慧使用劳动工具创造物质产品,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最初的采集、狩猎到现在,人类社会完成了三次社会大分工。进入18世纪60年代以后,人类又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追溯三次社会大分工和三

6、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不难发现,每一次的社会分工和工业革命都是依赖产业或发生在产业领域,产业发展、生产工具进步,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经济结构日趋复杂。没有产业的进步,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现代产业,也就不可能有现代经济。在现代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制造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进入21世纪,人类迈入新工业革命时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于制造行业,制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新的工业革命仍将发端于制造领域。因此,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依靠强大的先进制造业。(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五大领域表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选择支持其发展更多是顺势

7、而为。规划结合大量产业新增长点更迭涌现、产业融合态势明显等趋势,将“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的“7大领域24个重点方向”合并增补为5大领域8大产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5个产值规模在10万亿元级别的新的支柱产业,将“壮大”作为未来五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的核心要务。(三)经济新常态优化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前提保障。把实体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之本,就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过来,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其一,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就要加快构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包括完善以企业

8、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高水平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等。其二,使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就要落实好中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