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

ID:35467264

大小:71.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5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_第1页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_第2页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_第3页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_第4页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小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世界【设计理念】《小石潭记》是山水游记中的传世佳作。作者用笔简约,意蕴深厚;写景生动传神,特点鲜明,且寓情于景,含蓄复杂。这样一篇课文,文字虽然不多,但是,教学屮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学生要想准确深入地理解把握也不容易。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文本解读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采用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解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疏通字词、梳理文脉、赏析景物、揣摩情感、拓展理解等环节,为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打通路径,为学习抓住特征写景、寓情于景,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等核心目标的突破,

2、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在教学的组织策略上,我们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得到切实的发展。我们指导学生课前先学教材,带着理解带着需要进入课堂学习。我们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组内互助,组间竞争,为合作探究建立平台。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质疑、讨论,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生态、和谐的对话氛围。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教师点化到位,善于引导,是课堂精彩生成、教学卓有成效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学目标】1•掌握字词,理解文意,梳理文脉。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和细致描摹的写法。3•体会寓情于景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抓住特征写景和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复朵的情感。【教学活动及意图】一、诗意导入播放《山水情》音乐。导语: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磅礴,水的灵动,使人迷醉。山水之美,是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心灵世界的声咅。置身于优美的山水Z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1200年前,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就觅得这样一处山水胜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小石潭记》,看看他在文章中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色,乂抒发了内心怎样的情怀。(通过播放优美的咅乐和教师简洁诗意的导语,营造阅读审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愉快口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二、预习交流1.朗读校正。导语: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预

4、习课文的第一步任务是什么?(正确朗读课文)。下面就请1—5组同学分别读一段,尽量做到:读准字音,吐字清晰,读准节奏,不读破句。其他同学做评委,看看他们读得准不准,记下读得不准的地方。关注下列字音:篁竹(hudng)清冽(liP)为土氐(chi)为(kdn)参差(cencl)然(yi)尔(chu)翕忽(xl)寂寥(lido)悄怆幽邃(qiaochuangsui)关注相关断句: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其岸势/犬牙差互以/其境过清乃/记Z而去2.疏通文句。导语:同学们课前已经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了字词,疏通了文句。请小组进行组内交流,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互助,组内

5、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关注词类活用:掌握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的概念和辨析方法。结合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女口“东张西望”、“不耻下问”、“富国强兵”等教学,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增进对词类活用的理解。3•再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节奏。【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了实现这种转变,我们组织学纶课前充分预习,指导他们准确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文句,初步理解文意,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学生预习中的疑难,我们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交流,彼此启发,尽量解决。这样做,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合作意

6、识,锻炼了他们自学探究的能力;教师也跳出了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文言文传统教法,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更有针对性地教学。】三、赏景探情导语:本文的题目是“小石潭记”,谁能说说这里的“记”是什么意思?(明确:“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是“记游”,本文是一篇游记)我们学习游记,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游踪,看看作者一路游览,看了写了哪些景物。1•梳理文脉,看看作者写什么。导语:作者写小石潭,全文五个自然段,除了第五段交待同游者,其它四段都在记游。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前四段中作者分别写了什么,能不能从每一段中分别找出一个字,用这个字来概括这一段文字所描写的景物。明确:第一段:写潭一

7、一笫二段:写鱼一一第三段:写源一一第四段:写境。第一段,学生可能找出“水”“石”“树”,要启发学生从能否概括全段内容的角度去比较遴选。第三段,学生可能难于选择,可以组织讨论,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木段旨在交待潭水之“源”。【设计这个环节,是为学生解构文本设置一个通道。通过概括每一段所写的内容,使学生粗知大略,理清脉络,为进一步的鉴赏理解铺好台阶。】2•赏析文句,体会景物怎么写。导语:通过以往学习写景的文章,我们已经知道,赏析景物描写,要注意作者是抓住哪些特点来写景,用什么写法或者表达技巧来突出这种特点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