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密度习题1

质量和密度习题1

ID:35470236

大小:102.2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5

质量和密度习题1_第1页
质量和密度习题1_第2页
质量和密度习题1_第3页
质量和密度习题1_第4页
质量和密度习题1_第5页
资源描述:

《质量和密度习题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质量与密度学案一、质量及其测量1、质量的概念⑴、定义: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常用单位:一个苹果约150一只鸡约2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一头大彖约6_2、质量的测量也可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计算岀物体质量。3、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②“放”:把天平放在,把游码放在0③“调”:调节天平使指针指在,这时o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用向—加减祛码,并调节,直到o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二盘中祛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

2、意事项:A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二、密度4、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如下表,质量/g体积/cm将上表填完整比较1、2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它的体枳成比佼2、3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是比较1、4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5、密度的概念(1)、定义: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变形;o(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常用单位这两个单位比佼: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o6、密度的应用(1)根据密度鉴别物质。(2)根据密度要求选择材料。(3)计算不便

3、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4)计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三、密度的测量7、量筒的使用使用方法:质量/体积(g/cm3)铝块154202.7铝块2108402.7松木11082160.5松木21020“看”:单位:毫升51)=厘米U昂)量程、分度值。“放”:0“读”:量筒里的水面是的,读数时O8、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原理: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利用量筒和水测出它的体积,对于液体,可用量筒直接测它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即对算出组成该物体的物质密度。四、密度与社会生活9、密度与温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

4、胀,密度变—:当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密度变o事实表明,4°C的水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C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温度低于4°C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來越_o水凝结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010、密度与物质的鉴别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我们能计算出物体的密度,然后参考密度表,可以确定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密度.课前检测1.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在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过程中,水银发生热胀冷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不变B.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不变C.温度计中水银的密度不变D.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不变

5、【点拨】此题主要考查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2.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A.被“神六”从地面带人太空的照相机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点拨】此题考查的是质量和密度的概念问题,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跟物质的种类有关。3.自从公布了北京奥运会会

6、徽“中国印”后,某同学就迷上了篆刻艺术。印模经过专用工具的钻、磨、刻等工艺后,可以让人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印模在加工过程中,以下科学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体积B.密度C.质量D.重力【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密度、质量、重力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跟物质的种类有关;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屈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重力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4.小星发现铜制的钥匙比铝制的重,于是他认为“铜比铝重”。小星所说的“铜比铝重”其实是指()A.铜的体积比铝大B.铜的密度比铝

7、大C.铜的硬度比铝大D.铜受到的浮力比铝大【点拨】做这类题冃应注意隐含条件并结合实际参透题FI的意思。5、下列有关估测值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苹果质量约有1.5kgB.冬天,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8°CC.某中学生重约为500ND.蜗牛爬行的速度约为0.lm/s【点拨】此类题li学生要灵活掌握,转化成感性认识较强的数据去比较课堂练习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220VB、某一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45kg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D、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2.小王同学阅读了课本

8、中的的密度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