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

[业务]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

ID:35475200

大小:96.5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3-25

[业务]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_第1页
[业务]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_第2页
[业务]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_第3页
[业务]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_第4页
[业务]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业务]文言文虚词复习整理(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已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5个常用文言虚词用法①之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诚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个事件)四方Z士来者,必府礼Z。(《勾践灭吴》,代词,他们)与坐谈,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代词,这件事)人非生而知Z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女h均之二策。(《廉颇蔺

2、相如列传》)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Z间,可译为〃的〃,冇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渔舟唱晩,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屮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Z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而置的标志。用在被提而的宾语Z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

3、》,即〃宋有何罪〃)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Z间,起取消句了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女m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孤Z冇孔明,犹鱼Z冇水也。(《隆中对》)臣闻求木之氏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Z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

4、百力之师。(《毛遂自荐》)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①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Z前,作领屈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他的。)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冇罪。(《勾践灭吴》,她的。)(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屮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如: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此皆言其可口者也。(《芙蕖》,〃其可口〃作宾语。)(三)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女川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卜•曹从事。(《赤壁Z战》)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四)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岀者。(《游褒禅山记》)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愚溪诗序》)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愚溪诗序》)(五)指示代词

6、,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女口: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Z。(《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述是〃、〃可要〃等,或省去。例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祭十二郎文》,难道。)三、用作连词。作连词用吋,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

7、为〃还是〃。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Z卑,则心不若余Z专耳,岂他人Z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①而一、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冇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滕王阁序》)(二)表示递进关系。口J译为〃并且〃或〃而且〃。如:君了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今媪尊长安君Z位,而封Z以膏腴Z地。(《触龙说赵太后》)(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

8、上。(《石钟山记》)简能而任Z,择善而从Z。(《谏太宗十思疏》)(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因人力而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