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ID:35516745

大小:8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_第1页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_第2页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_第3页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_第4页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三峡工程是中国正在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有时也称为三峡水电站、三峡大坝、三峡水库,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秭归县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1992年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三峡工程建设议案。当三峡水库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不过乐观者认为,长江的含沙量有季节性差异,汛期

2、江水中的含沙比例比枯水期来得大,因此三峡水电站可以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来应对,即在汛期时加大排水量使浑水出库,在枯水季节大量蓄积清水,便可以减少泥沙在水库内的淤积,这种方式与目前水电站的一般运行方式基本一致,所以不用过于担心三峡的泥沙淤积问题。他们认为在三峡蓄水的初期,排沙比例只有30%至40%,将发生轻度淤积,但主要是填充死库容,影响不大,随着水库运行时间的增长,排沙比例会逐渐提高,在80至100年后,将基本达到平衡,不再出现新的淤积,旧有淤积也可以通过由临时船闸改建的泄沙通道和加强疏浚等方法清理。那时水库将依然保持90%左右的库容,不会对发电、航运以及沿岸城镇尤其是重庆造成大的不良影响

3、,而且随着长江上游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江水的泥沙含量也将缓慢下降。三峡水库库容极大,因此必然会增加库区地震的频率。但支持工程的人士认为,当时论证坝址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就是地质条件,三斗坪附近的岩体比较完整,断裂少,历史上也极少发生有感地震,因此不大可能发生破坏剧烈的强震。三斗坪的上游地区,地质条件主要是碳酸盐岩,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但烈度估计最高也不会超过6级,而三峡的主要建筑物都是按照防7级地震烈度来设计的。由于三峡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因此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这将是三峡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而工程的反对者们则质疑论证过程只考虑

4、了地质的静态状况,没有考虑蓄水后可能带来的地质条件质变。根据葛洲坝水电站的运行经验,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但是考虑到海洋的互通性,以及长江在三峡以下的一

5、千多公里流程中还有湘江、汉江、赣江等多条重要支流的水量汇入,因此估计不会对全球海洋和气候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可变因素交织形成的,极其复杂,所以也无法确定三峡工程对环境影响的明细程度。除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三峡工程也会对环境产生有益的作用。水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将会代替大批火电机组,使每年的煤炭消耗减少5000万吨,并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和引起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间接实现了环保。对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影响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千米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

6、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将会受到一定程度削弱,但是三峡两岸山势原本高拔陡峭,“夔门天下雄”等山峦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视觉观感并不会差异太多。同时,蓄水后,原先一些幽深的景区也将更加便于游人探访。不过,由于旅游机构在1990年代广泛宣传了“告别三峡游”,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蓄水后的三峡景致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来,三峡的旅游业便一落千丈。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水库淹没区已探明的文物点有1200多个,从1992年起文物部门便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预计可在2009年蓄水完成前抢救、保护完毕。此外,政府还对其中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重要古建筑文物设立专

7、案、拨给专款予以保护。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江面上,是一组天然石梁,长度约1600米,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揭示当地自唐代至清代间的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张桓侯祠位于重庆云阳县县城的对岸,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