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师备选题库

诗歌鉴赏教师备选题库

ID:35542767

大小:9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3-26

诗歌鉴赏教师备选题库_第1页
诗歌鉴赏教师备选题库_第2页
诗歌鉴赏教师备选题库_第3页
诗歌鉴赏教师备选题库_第4页
诗歌鉴赏教师备选题库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教师备选题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备选题库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梅花引·荆溪阻雪蒋 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1)试分析“是身留,是心留”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托物言情的手法,一般来说,托物言情须拟物

2、为人,使物成为人(作者)的化身。在这首词里作者的化身是白鸥还是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要注意“身留”“心留”的深层含义。(2)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要注意“梅花”在词中处于卒章显志的位置。【答案】 (1)“身留”是出于被迫,无可奈何;“心留”是乐意羁留。词人途中遇雪,不能继续前行,当然不是“心留”,点明了当时的具体状况;词人在这里采用问答的方式回避正面回答,让白鹤继续发问

3、,引出下面对旧友的怀念之情。(2)作者的心情是通过白鸥表达出来的,但白鸥不是他的化身,从“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可以看出,白鸥并不理解作者的心情。而梅花有着傲雪的精神,能在这里陪伴“我”。从“有梅花,似我愁”可以看出梅花的精神和“我”的接近。因此,梅花是作者的化身。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千秋岁引王安石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注】 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4、快哉此风!”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5、 (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宦游思乡的悲凉;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③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生活的感慨。(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峻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廓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

6、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③用典。“楚台风”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夜发分宁①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 ①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外地任职之时。(1)

7、这首诗的首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请做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的结尾句做简要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