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级新工人教育记录表1(加治安保卫)

公司级新工人教育记录表1(加治安保卫)

ID:35555124

大小:5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8

公司级新工人教育记录表1(加治安保卫)_第1页
公司级新工人教育记录表1(加治安保卫)_第2页
公司级新工人教育记录表1(加治安保卫)_第3页
公司级新工人教育记录表1(加治安保卫)_第4页
公司级新工人教育记录表1(加治安保卫)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司级新工人教育记录表1(加治安保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B11/383—2006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记录表表AQ—C1—18编号001培训主题新进场工人培训教育(法律法规)培训对象及人数培训部门或召集人京良路项目安全监管部(受公司安监部委托)主讲人孙学波记录整理人张晓雨培训时间2017年2月22日地点项目部会议室学时学时8培训提纲: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早在建国初期,明确要求“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强调:“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发针,先

2、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不断地规范和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便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人员学习,本章节选了国家及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条例}},{{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第三条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依法获得安全生产保障的权利,并应哦当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方面的义务。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

3、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模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防护用品,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

4、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维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第四十六条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第四十七条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生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部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第四十九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劳保防

5、护用品。第五十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第五十一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第五十五条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第五十六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6、,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第五十九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第六十一条施工企业应当向作业人员和其他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提供齐全,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第六十六条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教育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对法》的有关规定第十一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的保护公民,

7、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公民法人与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第十二条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职或兼职信息报告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