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ID:35556823

大小:233.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3-28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1页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2页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3页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4页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00402)上编中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慈幼观念与礼俗是中国古代幼儿教育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在原始社会中,对于生儿育女的重视,以及对于婴幼儿的保护与慈爱,不仅是一种保护自身存活的本能,也反映了人类对于保护和发展自我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将祖辈传承和自我创造的知识、经验、生产生活技能,以及维系社会群体存在所必需的伦理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传授给新的一代,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识与义务。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原始氏族社会中。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庠既是原始氏族部族

2、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所以,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所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据《后汉书‘皇后纪》宫室之女5岁以上者40余人及邓氏子孙30余人,教学经书,并设置师保,抚循教导。~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识记】宋代的慈幼机构一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慈幼局的主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举子仓由教育家枣喜舱例.苴职能与慈幼局略同。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代。【识记】“试儿”也是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试儿或称“抓周”。

3、见P32【识记】儿童的命名仪式,也是重要的慈幼礼俗。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命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领会】(1)理解古代慈幼教育的礼俗与观念所包含的积极教育意义,以及慈幼教育与原始的公养公育的关系;(3)掌握古代慈幼制度的基本知识,理解古代育儿方面的经验与举措。P32(一)胎教在民间普遍流行的通俗形式。《礼记·内则》记载,婴儿出生后,生男则在产房门左侧挂门右侧挂上绢悦,以示将来从事家务绣织之事=这种象征性的悬挂物

4、,预示了新生儿今后人生发展的基本方内,也彰显了古代社会男女分的不同及其教育理念的根本差异。同时,要在三天之内选择吉日,举行接子仪式。接子之后,将婴儿安置在另外的房间中,选择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品德端正的人作为婴儿的“子师”,及早对婴儿实施道德教育。同时选择“慈母”“保母”,负责婴儿的哺乳及饮食起居。所谓胎教【识记】,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中国古代非常重视胎教的作用,认为胎教甚至关系到家国的兴亡,是十分重要而秘密的行为,所以要置于宗庙,藏以金柜。中国古代的胎教内容十分丰富

5、,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中国古代学者认为,(一)孕妇的精神因素,直接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施胎教的必要条件。精神的因素,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心”。所谓“心”的修养,主要是指“心”的“虚”与“静”。“虚”和“静”也是古代胎教学说对孕妇的要求。“心”怎样才能达到“虚”呢?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说法是:陪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恬静愉’陕~无欲无为,排除一切杂念,才算是做到了“虚”。所谓“静”,就是心情平静。要心情平静就需“庶事清净”,防止被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所伤。(二)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注意孕妇的饮食,

6、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这是古代胎教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周室一母》,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东汉王充的《论衡。命义》,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教子》,西晋张华的《博物志·杂说下》,明代丘溶的《大学衍义补·家乡之礼》,唐代孙思邈的《干金方·养胎》,明代万全的《育婴家秘》等著作中都提出了类似的主张。总体而论,这方面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饥饱适中“不食邪味”“节嗜欲”。所谓“饥饱适中”,是指饮食适度,不过饥又不过饱,这是我国古代医学中的重要养生之道。所谓“不食邪味”,是指不吃犯忌之食。明代万全认为,天有五气,地有五味,摄人要适当,不可失调。他在《

7、育婴家秘,胎养以保其真》中说:“酸多则伤肝,苦多则伤心,甘多则伤脾,辛多则伤肺,咸多则伤肾,此地之五味所伤也。…‘不食邪味”还包括注意孕妇用药,“药毒不消……无产后母子均安者。”所谓“节嗜欲”是指节制各种嗜好,如烟、酒。孙思邈在《千金方·养胎》中陈述胎教之道时,除了“调心神,和惰性”,还明确提出“节嗜欲”的主张。上述有关饮食卫生的观点,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并且也被现代医学证明是正确的。但其中不免掺杂一些封建迷信的因素,这是需要分析和鉴别的。(三)注意环境的影响古人认为胎儿“禀质未定…‘逐物变化…‘外象内感”,外部环境会通过母亲影响到胎儿。因此,要创造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