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复习资料

组胚复习资料

ID:35558069

大小:43.0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8

组胚复习资料_第1页
组胚复习资料_第2页
组胚复习资料_第3页
组胚复习资料_第4页
组胚复习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组胚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等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使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红色过碘酸希夫反应(PAS反应)多糖/蛋白聚糖----紫红色沉淀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化学成分:类脂、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生物膜为两暗夹一明三层结构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蛋白质;多糖和蛋白质、脂类形成糖衣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除红细胞外,存在于各种细胞中组成:双层单位膜围成,内层折叠为嵴功能:通过生物氧化产生能量(ATP)

2、,供给细胞的生命活动内质网糙面内质网(RER):单层单位膜围成的扁平囊状结构,表面附着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质光面内质网(SER):单层单位膜围成的分支小管状结构,表面无核糖体,具有多种功能染色质由遗传物质DNA和组蛋白在细胞间期的形态表现基本结构单位为核小体HE染色常染色质(着色钱),有活性,RNA转录异染色质(强嗜碱性),功能静止微绒毛定义:细胞游离面胞质和胞膜向外伸出的细小突起LM:纹状缘(小肠)刷状缘(肾小管)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吸收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伸出的粗而长

3、的突起,有节律性摆动的能力EM:29细胞连接种类1.紧密连接(闭锁小带)位置:侧面近游离面处形态:相邻细胞胞膜呈网格嵴彼此融洽,细胞间隙消失功能: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间隙2.中间连接(黏着小带)位置:紧密连接下方形态:功能:黏着作用、保持细胞形状、传递细胞收缩力3.桥粒(黏着斑)上皮细胞间最牢固的连接位置:中间连接的深部形态:功能:加固连接4.缝隙连接位置:侧面深部形态:细胞间断性融合,连接点由两侧连接小体(6个亚单位)合并而成,中间有低电阻的管道功能:交换小分子物质和离子,传递化学信息连接复

4、合体: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接在一起质膜内褶形态:细胞基底胞膜向胞内折叠,胞质内含纵行排列线粒体,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纵纹功能:扩大基底表面积,增强水、电解质的转运能力巨噬细胞来源:血液内单核细胞LM:胞体形态不规则,胞质嗜酸性,核小色深EM:表面有皱褶和突起;胞内有大量溶酶体、吞噬体、残余体、微丝、微管等功能(1)变形运动和吞噬作用(2)参与免疫应答(抗原呈递和调节作用)(3)分泌功能(溶菌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补体等)肥大细胞胞质内充满异染性颗粒参与过敏反应分子筛:蛋白多糖构成许多微孔隙的大分

5、子立体结构,具有屏障作用血浆:全血加抗凝剂并离心得上层淡黄色液体血清: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有形成份正常值红细胞(3.5~5.5)×1012/L♂(4.0~5.5)×1012/L血红蛋白♂120-150g/L♀(3.5~5.0)×1012/L♀110-140g/L白细胞(4.0~10)×109/L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3%嗜碱性粒细胞0%~1%单核细胞3%~8%淋巴细胞25%~30%血小板(100~300)×109/L同源细胞群: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的2

6、-8个细胞聚集在一起类型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纤维胶原原纤维弹性纤维胶原纤维骨单位(哈弗斯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间,以中央管为轴心,由4-20层同心圆筒状骨板围成,其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骨骼肌LM:胞体长圆柱体,外有基膜,多核居肌膜下方,肌浆内有肌原纤维、线粒体、糖原等。肌原纤维有明暗相间横纹,明带-I带,暗带-A带,A带间的浅色带-H带,H带中央深色线-M线;明带中央深色细线-Z线。两相邻Z线间的一段肌原纤维为肌节(1/2I带+A带+1/2I带)EM肌原纤维:由粗、细肌丝组成粗肌丝成份:肌球

7、蛋白分子(含ATP酶)细肌丝成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功能:粗、细肌丝间滑动引起肌肉收缩横小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肌膜向内凹陷成小管网,分支在每根肌原纤维周围,走向和肌原纤维长轴垂直功能: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到肌节闰盘: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多数有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相邻两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凹凸相连,形状呈阶梯状。电镜下可能不明显,需要较好制样手法和经验神经元(一)结构胞体:位于脑、脊髓灰质和神经节内胞膜:可兴奋性单位膜,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胞核:大、圆,核膜和核仁清楚核周质

8、(胞质)尼氏体分布: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LM:颗粒状或块状,嗜碱性EM:发达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神经原纤维分布:神经元胞体突起中LM:丝状交织成网,嗜银性EM:微管+神经丝(中间丝)功能:支持神经元,参与物质运输(二)分类神经元突起数目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神经元功能感觉(传入)神经元(假单极、双极)运动(传出)神经元(多极)联络(中间)神经元(三)突触定义:神经元之间、神经元和效应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结构类型化学突触——神经递质电突触——电流(缝隙连接)化学突触结构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