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小抄

2013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小抄

ID:35575269

大小:12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3-29

2013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小抄_第1页
2013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小抄_第2页
2013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小抄_第3页
2013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小抄_第4页
2013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小抄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考试小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应用客观的研究方法来检验有关学习及其影响因素的各种观点,探讨众所周知或鲜为人知的某些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描

2、述性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行动研究)2实验性研究方法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①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少年期特点:身体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个体的发展。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旺盛的精力与能力发展水平的矛盾、意志的自觉性与冲突性的矛盾。2、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高中阶段)青年期特点: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3、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矛盾:心理的闭锁性与交往需要的矛盾、求知欲和识别力的矛盾、情绪与理智的矛盾、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1、代表人物:皮亚杰2、内容:①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②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③从婴儿

4、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㈠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后期思维开始萌芽㈡前运算阶段(2—7岁)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性;不可逆。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点:思维可逆,能进行逻辑推理;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特点:思维是以命题形式

5、进行的;能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具有抽象逻辑思维;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思维灵活。最近发展区,提出者:维果斯基(前苏联)定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意义: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

6、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发展阶段:八阶段,儿童有五个: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主动感对内疚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勤奋感对自卑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发展阶段: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认知

7、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认知差异表现: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②沉思型与冲动型;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

8、: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的个别差异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应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