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疼痛的针灸治疗

面部疼痛的针灸治疗

ID:35627691

大小:4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03

面部疼痛的针灸治疗_第1页
面部疼痛的针灸治疗_第2页
面部疼痛的针灸治疗_第3页
资源描述:

《面部疼痛的针灸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面部疼痛的针灸治疗  (一)辨证要点  本病病位在面部,与手、足三阳经密切相关。外感邪气、情志内伤、久病或外伤成瘀等,均可导致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脉不通,从而产生面痛。面痛以实证为多见,亦有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面部突然发作疼痛,呈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电灼样剧烈疼痛,痛时可引起面部肌肉抽搐,多伴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涎、流涕等,常因说话、吞咽、刷牙、洗脸、冷刺激、情绪变化等诱发。一般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次数不定,间歇期无症状。疼痛以面颊、上下颌和舌部最明显,轻触鼻翼、颊部和舌可以诱发,称为扳机点。辨局

2、部足太阳经眼部痛为三叉神经第1支即眼支痛手、足阳明和手太阳经上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2支即上颌支痛下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3支即下颌支痛辨全身外感风寒遇寒则甚,舌淡,苔白,脉浮紧外感风热痛处有灼热感,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气血瘀滞有外伤史,或病程日久,痛点多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脉细涩肝胃郁热烦躁易怒,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阴虚阳亢形体消瘦,颧红,脉细数无力(二)面痛的治法  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取手足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  (三)面痛的针灸处方  主穴: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太冲内庭  方义:面部诸穴为局

3、部取穴,可疏通面部经络;合谷、太冲分属手阳明、足厥阴经,两经循行均上达于面部,面口合谷收,合谷与太冲相配为“四关”穴,可祛风通络,止痛定痉;内庭为足阳明经荥穴,与面部腧穴相配,可清泻阳明热邪,疏通阳明经气血。  配穴:  眼部疼痛配丝竹空、阳白、外关;  上颌支痛配颧髎、迎香;  下颌支痛配承浆、颊车、翳风;  外感风寒配风池、列缺;  外感风热配曲池、外关;  气血瘀滞配内关、三阴交;  肝胃郁热配行间、内庭;  阴虚阳亢配风池、太溪。  (四)面痛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毫针泻法。针刺时宜先取远

4、端穴,重刺激。面部腧穴在急性期宜轻刺。风寒证可酌情加灸。  2.其他治疗  (1)皮内针法 在面部寻找扳机点,将揿针刺入,外以胶布固定,埋藏2~3日更换揿针。  (2)耳针法 取面颊、额、颌、神门。毫针刺或用埋针法或压丸法。  (3)刺络拔罐法 取颧髎、地仓、颊车,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