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

ID:35641635

大小:2.17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05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_第1页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_第2页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_第3页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_第4页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和古地理特征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word专业整理卷(Volume)35,期(Number)2,总(SUM)129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页(Pages)190~197,2011,5(May,2011)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勘探邓昆1,2,张哨楠1,周立发3,刘燕4(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2.山东省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10;3.西北大学地质系,陕西西安710069;4.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21)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古生代中央古隆

2、起形成演化对该地区构造格局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古生代构造背景、地层体残余厚度、奥陶系顶面构造演化等特征分析,刻画中央古隆起在不同沉积期构造演化特点,大体分为3个演化阶段:初始演化阶段:相对独立的中央古隆起形成于中晚寒武世;发育阶段:中央古隆起在早奥陶世马家沟期反映最为明显,为隆升剥蚀过程;调整、消亡阶段:石炭纪-二叠纪山西期古隆起仍有明显的显示,但其形态与位置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与马家沟期的中央古隆起有较大差别,为低缓隆起。晚二叠世以来不存在中央古隆起。中央古隆起对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体现在对沉积格局、残余生烃坳陷、储集条件、盖层圈闭条件及油气运聚等方面。关

3、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油气勘探文章编号:100121552(2011)0220190208中图分类号:P618.13文献标志码:A组之上,香1井是山西组不整合于蓟县系之上,镇探1井为太原组不整合于罗圈组之上等(图1),对中央古隆起原先“L”形展布形态及分布范围进行了修正,其隆起的构造高点明显向西偏移。在环县、龙门至宁县一带形成一个寒武系、奥陶系缺失的三角形隆起区,其面积约11000km2。运用古构造图、构造顶面图、构造演化史等构造解析方法,认为其形成于中寒武世,并对构造演化阶段进行了划分。图2显示:古隆起顶部在镇探1井一线,不只缺失奥陶系,而且还缺

4、失寒武系,甚至可能缺失部分元古界。但是,地层的缺失不等于古隆起的存在,地层缺失仅表示地质历史中的隆起,并不代表现今的隆起。下古生界展布特点表明,存在一个加里东期-早华力西期的古隆起是无疑的。但它并不代表这个古隆起在地质历史时期始终存在。在拉平的石炭系底面构造剖面图上存在一个削顶的隆起构造,说明0引言古隆起是沉积盆地内重要的构造单元,同时也是控制油气聚集的地质因素之一。关于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等,前人已有大量研究,给出了多种解释和不同的观点。主要分歧体现在:古隆起形成时代、分布特征、演化阶段和形成机制等,形成于中新元古代(汤显明和惠斌耀,1993)、早寒武世(

5、黄建松等,2005),早奥陶世(张吉森等,1995)、中奥陶世(解国爱等,2003,2005)、石炭纪(王庆飞等,2005)。形成机制的观点有:伸展背景下均衡翘升(赵重远,1993①;何登发和谢晓安,1997),构造地体拼贴(任文军等,1999;解国爱等,2003,2005),继承基底构造格局(贾进斗等,1997;安作相,1998)。本文结合最新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如灵1井是太原组不整合于长山收稿日期:2010203216;改回日期:2010205217项目资助: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973项目)(2003CB214601)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邓昆(

6、1968-),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教学及科研工作。Email:dk_dengk@126.com①赵重远.1993.陕甘宁盆地中央古隆起及其形成演化.西北大学.学习资料整理分享word专业整理在古生代某些时期,鄂尔多斯地区确实存在一个形态不定的中央古隆起。中央古隆起具沉积隆起和剥蚀隆起两种性质,沉积隆起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是超覆或退覆尖灭,剥蚀隆起表现的是削截尖灭。古隆起两翼地层展布东翼平缓,西翼较陡,其西侧和南侧边界均与基底断裂有关。1中央古隆起形成演化的构造背景中新元古代区域上整体处于地壳伸展的构造背景,陆内裂谷、陆缘裂谷与陆间裂谷的构造组合为其基本特征(

7、张国伟等,1996)。寒武纪,仍处于岩石圈伸展的构造动力学背景,青铜峡-固原断裂-洛南断裂以北地区为鄂尔多斯西缘和南缘陆棚环境,青铜峡-固原断裂以西和西南华山断裂以东为走廊陆棚-陆坡环境,西南华山断裂-洛南断裂以南和商丹断裂以北地区为北祁连-北秦岭裂谷型洋盆,它们共同组成了鄂尔多斯西缘和南缘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结构型式。商丹断裂以南则为扬子克拉通北部边缘坳陷。如香山群辉绿岩、硅质岩及砂岩特征均提供了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的证据(徐黎明等,2006;邓昆等,2007)。总之,寒武纪先后经历了图1鄂尔多斯镇探1井太原-罗圈组综合柱状图Fig.1The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