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

ID:35644292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06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_第1页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_第2页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_第3页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_第4页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梁启超  在二三十年代的清华教师职称中,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导师。它的含义大概有下列几条:第一,他们的职责主要不是“教”,而是“导”;第二,他们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包括研究生),但不限于学生,助教、教员、专任讲师以至教授,都可以从他们的教学和研究中获得教益(如朱自清、吴宓就经常去听陈寅恪的课);第三,他们的物质待遇一般都高于一般教授,如陈寅恪工薪最高时达大洋五百元,王国维、赵元任可得两套教授住宅,等等。  在清华前后享受“导师”称号的,首先是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但此外还有几位,他们是黄节(晦闻

2、)、傅增湘(沅叔)、溥侗(西园)等。  在国学研究院的几位导师中,梁启超对清华校事发展的影响,可以用一个“广”字来概括。就是说,他对清华校事的关注最为广泛而全面,上自董事会的组成、校长的资格和条件,下至某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前途;上自校训的制定,下至某门课程的安排,他无不热情关心,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清华老校训  梁启超最早接触清华,是在1914年冬,那时,清华建校刚刚3年多,提倡德、智、体三育并进和人格教育。梁启超作为名人被请来校作讲演,他的讲题为《君子》,引《易经》中乾、坤二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少年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他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息有一暴十寒之弊。……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最后他联系清华情况说:“清华学子,荟中西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磋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他这次演说对清华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以后,学校即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定为校训(亦称校箴)。  同年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梁启超于11月30日来清华“假馆著书”,住

4、西工字厅,取名“还读轩”,大约持续住了10个月左右。关于这段往事他曾在《欧洲战役史论》一书的序言中说:“吾初发意著此书,当战事初起之旬日后耳。……而都中人事冗杳,每日欲求二三小时伏案操觚竟不可得,于是乃假馆于京西郊之清华学校,阅十日脱稿。清华学校在西山之麓,爽垲静穆,吾兹爱焉。故假一室以著书其间,亦尝以此书梗概为诸生讲演,听者娓娓不倦。”他这里所说的讲演,据清华史料记载共有两次,共历时5小时,讲时“钩稽渊博,讨论畅快,听者忘倦”。稍后,他又以《甲寅条假馆京郊清华学堂成<欧洲战役史论>赋示校员及诸生》为题,写赋体诗,辞意奇

5、古,登在1914年第25期《清华周刊》上。  1917年1月10日,梁启超应邀再来清华讲演,这次讲了三方面问题:第一,为人;第二,做事;第三,修学。其中有些见解颇耐人寻味。例如他说,为人之道,心不要为五官四肢之奴隶,“禽兽无心做主,专受五官四肢之支配,故为禽兽;人而不能反省,不能克己,则为自己五官四肢之奴隶矣。身奴于人,尚可拯解,惟自心做五官四肢之奴隶,则不可救药矣”。  从1920年12月2日起,梁启超开始在清华系统讲学,总题为《国学生史》还在1914年末他来假馆著书时,就曾公开讲过“国家”问题。那年12月3日,他在教

6、职员及各级长、室长之座谈会上说:“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苟日专心于西学,而荒废国学,虽留美数十百年,返国后仍不足以有为也。”事过境年,他这次来系统地讲“国学”了。从12月2日起,连续讲50余次,积稿甚多,学生们要求他把这些稿件印成书,但他只“取讲《墨子》之一部分,略删定之,得六万言,名曰《墨子学案》印行成书”。  1922年2月,梁启超正式就聘为清华学校讲师。从此,他在清华的活动就进一步固定化,影响也更广泛起来了,不但教学上安排了系统教程,如“五千年史势鸟瞰”(后辑

7、成为《中国历史研究法》之第二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感情”(共14篇)、“中国学术史”(后成《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而且对校政开始有所指议。1922年3月,他应清华学生之请为《彻底翻腾的清华革命》(《清华周刊特刊》)写了一篇序言,其中说:“我与清华学校,因屡次讲演的关系,对于学生及学校,情感毕日益深挚。关于本校改革、发展诸问题,颇有所蕴积。原预定作一次讲演,题曰:《清华学校之前途》。因收集资料未备,且讲课太忙,迄未能发表。今因《彻底翻腾的清华革命》出版之便,述吾希望之要点如下:……第一,改组董事会;第二,组织务

8、实的校友会;第三,经费完全独立,由董事会管理,不必再经外交机关之;第四,缩减留美经费,腾出财力,办成一完美之大学;第五,希望积极地预筹资金,为十八年后赔款终了时维持学校生命之预备。”  1923年2月21日,《清华周刊》记者去天津意租界采访梁启超,那时他刚从东南讲学回来,其时清华学校各方面正在酝酿进行改革,诸如改组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