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ID:35648693

大小:7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4-06

毕业设计(论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专业:采矿工程班级:姓名: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IIABSTRACTIII1.冲击地压的特征12.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23.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44.冲击地压的预测及治理54.1冲击地压的预测54.2冲击地压的治理.6总结9致谢10参考文献11III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摘要通过对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现象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数分析,提出并制定了适合条件的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方法和解危措施。关键字:冲击地压;解危措施;效果

2、检验;安全开采III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Keyword:III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冲击地压的特征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冲击波力量巨大,瞬间摧毁巷道、采煤工作面和设备,伤击人员。煤矿冲击地压显

3、现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矿井表现出明显的动力现象,在巷道的开拓掘进与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经常听到煤炮声;二、是部分巷道围岩稳定性较差,巷道支架损坏、底鼓严重、两帮变形量增大,巷道维护困难。通过某煤矿的现场观测和矿压资料收集,对煤矿的矿山压力现象进行了总结,其特点如下:1)突发性、偶然性。例如某矿九采区已开采完5个工作面,未发生过冲击地压事故,该次事故发生前现场也没发现应力变化的前兆信息,事故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偶然性。2)瞬时性。破坏过程持续时间相当短暂,并产生了强烈震动,强大的冲击波造成了大量煤尘飞扬,发

4、出振动和响声,巨大的能量在瞬时被释放。3)巨大的破坏性。动力现象发生后损坏支架、破坏巷道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巷道顶底板、两帮移近量大,巷道破坏较严重。4)有别于瓦斯突出。在动力现象发生后,通过现场进行瓦斯含量测量发现瓦斯含量没有明显增加,这就否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12-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2、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  冲击地压发生原因有内因、外因两种因素:内因包括煤层本身的物理属性、煤层原岩应力状态;外因包括采深、采动集中应力(主要为超前支承压力、煤柱集中应力等)、放炮诱发等。冲击地压发

5、生的内因  (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对华丰煤矿4层煤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表明,华丰煤矿4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倾向性,其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  (2)砾岩活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  该煤矿4层煤上方基本顶为70余米厚的砂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跨落;其上为40余米厚的红土层,随基本顶的跨落而弯曲下沉;再上部为500~800m的巨厚砾岩层,砾岩层完整性较强,抗压及抗拉强度均较大,采后不易冒落下沉,导致砾岩层与红土层之间产生

6、离层空间。随着采空面积的加大,巨厚砾岩层形成板状悬空岩梁,砾岩层原来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未采4层煤的应力水平。当板状砾岩层悬露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缓慢下沉并周期性断裂跨落,砾岩层的断裂跨落对下部的煤岩体产生冲击载荷,从而加剧了4层煤工作面煤体的应力集中程度,导致4层煤工作面冲击危险增强,因此,巨厚砾岩层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冲击地压发生外因  (1)采深大应力高  该煤矿首次冲击地压发生在-538m水平,垂深为668m,即冲击地压发生临界深度为668m,开采大于该深度就有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7、。目前矿井最大开采深度为1230m,4层煤工作面开采深度已达970m,已远远超过该深度。随着4层煤工作面采深的加大,自重应力已超过4层煤的抗压强度,较高的原岩应力易使煤体产生应力集中而破坏。-12-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煤柱集中应力的影响  为满足煤层防火的要求,相邻采区之间和上下阶段之间留有采区和阶段隔离煤柱,现场实测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4层煤柱应力集中峰值范围为7~12m,当煤柱尺寸>12m后,在煤柱内部将产生叠加应力,从而为煤柱冲击提供了基础应力条件。  (3)工作面采动集中

8、应力和周期来压的影响  观测结果表明,4层煤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范围为5~35m,应力集中系数为2.5,但上方砾岩层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达120m。因此,4层煤工作面采动集中应力对工作面影响较为明显。4层煤分层开采时上分层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最大达510kn/m2,来压较为强烈。据不完全统计,4层煤冲击地压83%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且对工作面超前压力影响范围破坏最为严重。  (4)工作面推采速度的影响  回采工作面推采过大后,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